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演变,民间游戏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惯性行为及思维、感情交流模式。民间游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游戏材料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游戏过程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易学、易懂、易传,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内容广泛,娱乐性与竞争性强,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从幼儿教育的层面来看,有助于幼儿在感知、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方面的提高。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活动却能激发幼儿的童心童趣,打开幼儿的智慧之门。
回味起笔者孩童时玩过的游戏,仿佛回到了那个自由快乐年代,想着想着,就快乐起来。有些游戏规则已记不清了,现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游戏进行改进,希望孩子们也能找到当年我们的快乐!
一、跳圈
游戏目的:提高弹跳能力,发展腿部力量,培养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场地:约2米×2米平整场地1块,随意画上10个格子,并分别任意标注数字1至9,第10格不必标注数字。
器材:废旧瓶盖、小沙包、扁圆石子均可。
游戏方法:
1.将器材放在第1格,单脚跳的同时弯腰拾起器材并将器材送入下一格,跳至最后一格后,站立,并将器材踢入任意一格,格子上显示的数字即是游戏者的分数。
2.几轮游戏(游戏前可定好轮次)结束后,得分多者为胜。
游戏规则:
1.游戏过程中,若器材落在格子线上,为失败。
2.在单脚跳的过程中,若双脚落地,为失败。
二、打陀螺
游戏目的:提高手臂力量,反应能力,发展肢体协调性。
场地:约1米×1米平整场地1块。
器材:陀螺1个,细竹棍一头绑上中粗绳子1条。
游戏方法:
1.用绳子绕住陀螺后,降低身体,用力将绕在陀螺上的绳子拉开,使陀螺在地上快速旋转,然后不停地用绳子抽打陀螺。
2.陀螺旋转时间最长者为胜。
三、物品落下来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观察力,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准备: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小塑料玩具、绳子、沙包、手绢、线等。
游戏方法:
1.将准备好的各种物品让幼儿扔着玩,边玩边观察哪些物品落得快,哪些物品落得慢,哪些物品可以扔得高。
2.给幼儿两张同样的纸,试一试能否使它们以不同速度落下。
3.让幼儿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使物品比原来落下的速度慢些。
建议:游戏前,可带幼儿观察树叶落下来的情形,并和幼儿讨论树叶和树枝落下有什么不一样。
四、石头、剪刀、布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作的敏捷性。
准备: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游戏方法:
老师(家长)和幼儿隔着桌子在两边坐下,双手放到桌子上,同时用一只手敲桌子,敲到第三下时,同时出子儿(石头、剪刀、布)。若一人出手掌,一人出拳头,则出手掌的人胜,可得一分;如一人出手掌,一人出两手指时,则出两手指的人胜,可得一分;若一人出拳头,一人出两手指,则出拳头的人胜,可得一分;如果两人出拳相同,则都没有分数。
建议:两人在敲第三下时,同时出拳,否则无效。老师要告知幼儿学习判断对方的出拳意图作为自己获胜的依据。
任何家长和老师,只要力求保持一点童心和童趣,并以此心境为出发点,理解幼儿,和幼儿一起玩玩,定能成为幼儿的好朋友。(胡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