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益骨伤医院,有这样一位备受患者赞誉、同事敬重的骨科医生,他叫胡春利。十余年来,他深耕骨伤医疗领域,以仁心仁术为无数患者驱散病痛阴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胡春利,男,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系。身为骨科主治医师,同时担任王益骨伤医院正骨科主任,他还是渭南市医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铜川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在骨科创伤、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手外科以及骨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精湛的医术。
在科研与临床实践中,胡春利成绩斐然。他全身心投入临床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案,显著缩短了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在临床手术台上,他更是一把“利刃”。多例高难度脊柱微创手术在他的操刀下成功完成,微小的创口,却为患者带来了大大的希望,有力推动了医院创伤领域诊疗水平的提升。
2024年7月21日晚10点左右,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王益骨伤医院急诊科的平静。小男孩小杰因玩滑板车不慎摔倒,导致左胳膊骨折被紧急送来。胡春利迅速赶到,初步检查后,确诊为左尺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儿童骨折治疗难度大,既要考虑复位固定,又要兼顾骨骼生长发育。胡春利耐心地向小杰家长详细介绍了多种治疗方案,最终确定急诊行清创、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手术。手术中,他借助C型臂X光机,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精细操作,精准地将骨折断端复位并固定,把对骨骺的损伤降到最低。术后,小杰恢复得十分顺利,没有出现感染与骨骺早闭等并发症,第二天患肢疼痛就明显减轻,还能做一些简单活动。9月开学时,小杰如期回到了校园。小杰家长感激不已,特意送来一面写有“医术精湛 妙手回春”的锦旗,表达对胡春利及其团队的高度认可。
2023年11月1日,84岁的张奶奶在乘坐公交车时不慎摔伤,被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张奶奶年事已高,还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差。但如果不手术,股骨头坏死、骨不愈合等并发症随时可能危及生命。面对这一棘手情况,胡春利协同创伤科主任王占东、副主任杨鹏组织科室团队进行研讨,并上报医务科与主管院长。随后,积极协调麻醉科、内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还邀请家属全程参与评估手术可行性与风险。经过严谨评估,尽管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但为了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并获得理解支持后,确定了手术方案。11月4日,医疗团队在全麻下为张奶奶施行“右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置换术”。手术中,麻醉科专家严密监控张奶奶的生命体征,保障麻醉安全,胡春利与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技艺,精细操作,顺利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张奶奶第4天就能下床行走,有效避免了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风险。经过半个多月的系统治疗,张奶奶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胡春利团队还定期回访。如今,张奶奶已经完全康复,能够独立行走,不需要拐杖。家属满怀感激,送上“爱心呵护患者 精心助力康复”的锦旗。
胡春利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视患者如亲人。他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日常工作中,坚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多次拒收红包。他一心只为解决病人的痛苦、减轻病人的负担,廉洁文明行医。多年来,他收到患者赠送的感谢信10余份、锦旗30余面、“仁心仁术、妙手丹心、医德为玉、医术为金”牌匾一块。刚参加工作时,胡春利主动申请连续两年24小时值班,值班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这段经历也为他日后应对复杂病情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他始终秉持吃苦在前的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是节假日休息,还是自己身体不适,只要患者或同事有需要,他都会立刻赶回医院,加班成了工作常态。“新冠”疫情期间,他选择逆行。“武汉”疫情爆发后的第二天,他就在单位门口设岗值班,大年三十还主动请缨到高速路口值守。由于工作繁忙,十余年来,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很少有机会探望父母,甚至难以和家人一起吃顿年夜饭。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医院与患者的一致称赞,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与“优秀共产党员”。
对于未来,胡春利有着清晰的规划。在专业技能提升上,他计划定期参加国内、省市高端骨科学术会议与培训活动,学习新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应用、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技术等前沿诊疗技术与理念,并应用到医院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在团队建设方面,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将加大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力度,建立更完善的师徒带教机制,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与病例研讨活动,全面提升年轻医生的专业素养与临床思维能力,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协作的骨科医疗团队。
胡春利将继续坚守在骨伤医疗岗位上,用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全体医务工作者一起,为地区医疗事业发展舔砖加瓦,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