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搬迁后,“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重点,多方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把集中搬迁“后半篇文章”做实,提高搬迁小区群众的幸福质感才是关键。
梁红委员在柞水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政发言讲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中搬迁群众后续帮扶工作,为搬迁群众稳定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也存在一些短板。部分搬迁群众就业不固定,收入不稳定,不安心。搬迁后群众买菜、买粮、取暖等生活成本变高,不顺心。部分群众耕地、自留山等生产资料未流转,仍在经营,不省心。一些兜底政策动态调整快,不稳定,群众不放心。搬迁点基础设施维护不及时、资金投入不足,群众不舒心等问题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会议期间,梁红精心思考,提交了《持续完善小区服务能力增强群众归属感》的提案。
梁红委员建议:要强化产业就业帮扶,考察建设一批能够稳定增收的社区工厂,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积极扶持搬迁群众自主发展商贸、农家小厨、民宿等“小店经济”,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加强组织化劳务输出,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大安置点配套设施投入,提升水、电、路、讯等设施水平,完善超市、物流、停车、红白事活动等公共服务场所,鼓励平价菜店、幼托服务等机构入驻,拓展开发小区健身娱乐设施,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便利性。加强小区后续维管,将搬迁小区维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及时维修维护损毁公共设施。县住建部门应在安置小区成立物业管理机构,人社部门应结合移民小区日常管护实际,开发群众管理、保洁、水电维修等公益专岗。稳定政策保障,鼓励迁出地“两委”、村集体经济优先流转迁出群众的生产资料“经营权”。柞水县民政部门应对于无劳动能力户、重病户、失能户等特殊群体实施社会保障,提档扩面,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真正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能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