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铜川市生态环境系统以守护绿水青山为己任,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心工作,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的“支撑、引领、服务”作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拼搏奉献,用“真准全快新”的监测数据,为推动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发挥重要基础支撑作用。
抓体系建设,夯实制度基础创特色
强化组织建设。市政府印发《铜川市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工作的若干措施》,按照“五统一”要求,结合铜川实际提出十条具体措施,全面细化落实监测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各项任务。明晰了市区(县)两级监测事权,市、区两级按不同比例共同承担监测能力建设及业务经费,拓宽监测工作资金保障渠道。结合实际大胆探索,采用监测经费市区两级分担、市级以下自动站自主运维、监测执法测管协同三项机制,走出了市级监测体系建设的新路径。对标《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绩效评估办法》《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评估指南》,在提升监测能力、落实监测任务、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每年均多次专题研究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制定年度监测方案扎实部署各项任务,近三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绩效评估结果稳居全省前列。
完善监测网络。从客观全面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和有效支撑环境管理出发,加快推动“十五五”国省控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站点优化调整,完成全市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及联网工作,实现乡镇(街道)空气自动监测全覆盖。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立体温室气体监测网络,覆盖全区域的4个高精度自动站点实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24小时连续监测和数据实时直传。我市自筹资金700万元在4个工业园区建设VOCs空气自动监测站中心站1座、厂界站4座,组织“一市一策”团队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相关监测数据的应用研究。
提升数据质量。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实施方案》,严格把控我市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和权威性。印发《铜川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管理工作方案》《铜川市严厉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动方案》《铜川市生态环境领域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等,加快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规范第三方机构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严惩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抓提质增效,提升能力建设强支撑
优化基础布局。按照《陕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做大市级、做实县级”目标要求,加强市级站监测能力建设,稳妥推进区域站建设。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挂牌成立市第一、第二生态环境监测站,核定编制36个,着力打造“小而强、专而精”特色监测队伍。采取“以服务换资产”的方式,为第一环境监测站置换了监测实验大楼,筹资700余万元建设第二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实验室,全市监测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扩充资质能力。全市监测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市环境监测站监测资质由2021年的5大类113个参数扩展至8大类374个参数,一次性通过中省组织的21轮次33项能力验证,连续三年获评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能力考核优秀单位。第二环境监测站以“技术立站、质量强站”为目标,2023年5月顺利通过首次资质认定现场评审,获得4大类42个参数的监测能力,参加各级21个项目考核均获得满意结果,在2024年度全省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报告评审工作中荣获优秀等次。
提升综合素质。以全省空气自动站交叉运维为契机,成立工作专班,建立2小时网络巡检制度,制定故障应急处置轮班机制,创新开展“跨日”工作法,站点数据传输率和有效率位居全省前列。组建全市运维质量技术队伍,明确检查评价指标及标准,对市级各类174个自动监测站点运维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实现了“以业务带队伍,以队伍促业务”的良性循环。市环境监测站参与国家级地表水自动监测站预处理系统研讨科研课题,编制监测方案、承担水质监测任务并完成59批次样品分析,为生态环境部典型优秀案例评选贡献铜川监测力量。
抓示范引领,党建业务共进树标杆
坚持党建引领。党建赋能监测实现新进步,在全市监测系统开展“红旗实验室”创建评比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监测人员在技术大比武、新方法扩项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冲在前干在先,取得了“党建红、业务强”双丰收。市环境监测站成功创建市级“五星级党支部”,先后迎接省委组织部等各级党组织累计1000余人次观摩学习。我市在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在全省监测大比武活动中连续两年蝉联监测网络答题团体第一名,荣获综合比武团体二等奖、辐射专项比武团体三等奖,累计91人次荣获个人奖励。
开展抓点示范。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全员上岗”示范工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人员相适”原则,全市3个监测站、1个辐射站均实现全员持证上岗。以全省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为契机,坚持以考促练,举办执法人员监测持证上岗业务培训和环境质量自动运维上岗专项辅导班,全市累计186人次通过1755项次监测项目持证上岗考核,监测基础更加坚实稳固。
突出实战练兵。组织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大提升”培训活动200余期,累计参加2993人次,带动技术人员相互学习、以学促干,全面提升监测队伍整体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紧贴实战需要,以演练为抓手,不断提升监测队伍素质,先后组织有机废气、水环境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演练、桌面推演等,有力提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监测处置能力。坚持“平战结合”,高标准开展常规监测,多方积累经验,有力推进了监测人才强基目标。
抓创新突破,精准服务攻坚促发展
凝练监测成果。依托铜川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大数据管理平台、清洁能源使用区域精细化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汇聚和交互共享,推动区域环境质量变化状况更直观、环境治理重点区域更精准。积极适应生态环境考核的要求、信息公开的深化、大数据的发展等趋势,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抽调业务骨干、技术能手成立工作团队,编制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系统分析评价我市环境质量现状和年度变化趋势,针对性地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对策建议,切实发挥综合分析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决策的支撑服务作用,铜川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前列,受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通报表扬。
精准支撑攻坚。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的参谋,按期发布铜川市空气质量状况及趋势预报,先后圆满完成“十四运”、中亚峰会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每月公布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排名,累计开展158家次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积极参与全省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执法监测行动,圆满完成部省多轮次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组织做好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例行监测及信息发布,每月通报5个县(区)水环境质量及排名,对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及时公开,维护群众的环境知情权。按时保质完成土壤、声、生态、农村等环境例行监测和中省督察专项监测、生态样地调查等工作任务,组织做好污染源监测及信息公开。
服务“双碳”战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的全国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打破技术垄断,不断扩展和壮大相关技术产业,联合西安邮电大学孵化“铜川之光光电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仪,历经近三年的持续迭代与优化升级,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技术和设备的空白。创新监测技术,成功构建了一套自上而下、逻辑严密且运行有效的碳监测体系,精心打造了空天地一体化的全方位监测系统,得到部省高度肯定。开展监测标准研究,参与《温室气体高精度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等三项标准制定,补充完善碳监测规范体系。积极探索碳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为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明确方向提供支撑。
新年新风貌,奋楫敢争先。下一步,全市生态环境监测单位和人员将认真落实局党组各项工作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环境监测会议精神,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积极推进我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以务实的工作举措全面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美丽铜川建设中不断贡献监测力量,为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铜川篇章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监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