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人们陆续返岗开始上班,返程途中舟车劳累,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加之假期里不规律的饮食及作息,可能会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一旦接触结核病传染源,极易让结核杆菌乘虚而入。为有效保障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结核病防控知识,共筑健康防线。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人群对结核杆菌普遍易感,当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可侵入人体除了指甲和毛发外的任何部位,以肺结核最多见,占所有结核病的80%及以上。
一、临床症状
肺结核的主要局部症状是咳嗽、咳痰≥2周,咯血或血痰,具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者为肺结核可疑者,应及时前往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此外,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为肺结核患者常见的全身症状。
二、传播途径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结核病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结核患者的呼吸道飞沫中含有大量结核分枝杆菌,患者会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等方式传染给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还存在消化道传播、母婴传播等其他传播途径。传染性取决于痰内结核菌的毒力、侵入机体的菌量和人体的免疫力。
三、易感人群
肺结核发病机制主要为体内休眠的结核分枝杆菌内源性复燃以及外源性再感染。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老年人、学校师生、羁押人员、HIV感染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糖尿病和尘肺等慢性疾病患者,都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
四、预防措施
要预防肺结核的传播,首要任务是控制传染源,即及时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其次是保护易感人群,为所有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密切接触者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给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服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此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减少传播的可能,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掩口鼻,注意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合理饮食,适度锻炼不熬夜,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远离结核传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