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老顾客预订好的,发出去后就能安心准备过年了。”腊月二十九,在凤翔区横水镇西方村,80后“女牛倌”亢雪婷忙着打包、上秤、装箱,寄出节前最后一箱牛肉。春节前的一个月,亢雪婷每天都忙着发货,每天销售约400斤熟牛肉。她养的牛因为肉质好,受到顾客的青睐。
2007年大学毕业后,亢雪婷在北京从事翻译工作,前途一片光明。2010年,为了接管家中的牛场,亢雪婷毅然放弃了都市生活,选择返乡养牛。不懂规模化养牛技术,亢雪婷便从零学起,虚心向村里的“牛把式”请教,抱着专业书籍啃“硬骨头”,并积极参加各类养殖专业技术培训班。那些年,亢雪婷吃住都在养殖场,每天与牛相伴,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当地有名的“牛专家”。如今,亢雪婷的牛场存栏肉牛、奶牛共400余头,年产鲜奶800余吨,有机肥5万余方,年产值高达300余万元。
如今,亢雪婷依靠国家乡村振兴扶持政策,走上了“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寄养奶牛”的养殖发展模式,为周边村民提供牛种、饲料、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带动村民一起发展养牛产业。谈到未来的发展,亢雪婷信心满满地说:“以前我是养牛小白,现在已经算是行内人了。我有信心把养牛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高素质农民队伍中来,提升他们的技能,一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让大家的口袋都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