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伙伴们刷小红书的时候都感觉到,好像一下子穿越到了国际村,没错,那些曾经活跃在TikTok上的歪果仁,因为字节跳动和美国那边的“小摩擦”,来了一场跨界“大迁徙”,在蛇年春节前夕纷纷涌入小红书!
这个超级爱分享的小天地里,中美网友那是聊得热火朝天。这些外国小伙伴们不仅刷新了对中国的认知,还在海外刮起了一股“中国风”——学做中餐、梦想游遍中国、深挖中国历史民俗,这场交流不仅拓宽了中美两国人民的视野,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海外!
在这段时期,春节这个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成为了一个极好的文化输出窗口,能让全世界都能窥见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期的春节书单,我们精心挑选了8本好书,从舌尖上的中国、说走就走的中国游、悠悠中华历史长河,到充满中华特色的节俗文化,让读者全方位带你领略中国的魅力,让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体会文化自信!
中国味道
当我们在感受异国文化时,食物是最快速和直接的方式,可以从舌尖上的美味直击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就像小红书上热议的“做中国菜”话题,缘起于一位墨西哥母亲想要为自己的自闭症儿子做亚洲的食物,热心的中国人将“西红柿炒鸡蛋”这道家常美味传授给了这位母亲,让她和儿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国味道”带来的温暖和美好。
中国游记
过中美网友的多日交流,很多谣言和刻板印象都不攻自破。而在一些人眼中的美国美好生活,在剥去遮掩的外衣后,也令人感到震惊。
很多人发现,美国人的工资看似较高,但是当扣除税收后,两国普通人的收入实际上相差无几。不仅如此,午餐贷、分期买菜、自行种菜违法等令人震惊的现象充斥在美国普通人的生活中。
美国网民也刷新了对中国的印象。中国物美价廉的蔬菜水果、方便快捷的餐饮外卖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让他们对来到中国旅游和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渴望。
那么过去的外国人是怎么看中国的呢?早在TikTok网民云游中国之前,英国作家毛姆就记录过他在中国的旅行,美国人彼得·海斯勒也曾驾驶在中国乡村的道路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历史
除了生活的日常差异,随着文化理解的深入,外国网友与小红书“原住民”的交流,也从简单的“交猫税”逐渐延伸到了针对社会议题的探讨。
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区别,中美网友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然而跨越鸿沟的最好办法,就是向他人介绍自己国度的专属文化和历史。因此,不如一起来看看张宏杰对中国历史的解读,学习一下吕思勉文章中历史事件呈现的变迁规律。
节俗文化
深刻清晰的历史脉络可以展现我们的文化魅力,通俗有趣的民俗习惯也能成为外国网友了解中国的途径。
在春节到来的时候,为了庆贺过去的一年,祈求未来的五谷丰登和人畜兴旺,我们会在家中贴年红、向亲友长辈拜年、祭祀祖先、放鞭炮和吃饺子。然而,这些习俗的具体由来是什么呢?中国传统节令又蕴含着哪些内容呢?打开下面的两本书籍,你就能更自信地向外国人宣传我们的民俗文化啦!
美国网友的分享行为也带动了欧洲网友的加入,沉浸在热火朝天的跨文化交流中,一些默默潜水几年的俄罗斯网民也悄悄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各国民众积极地分享他们的美术和音乐作品,在展现多元文化的同时,也进行了文化的交融。让小红书从一个单一的中文社区变成了一个友好、开放的“赛博地球村”。
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我们不难发现,原来交流的热切渴望一直根植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民众心中。而今,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借助自身力量和科技手段,把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展现在外国友人面前,让各国携手并进,真正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