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探亲访友,聚餐聚会活动增加,是食源性疾病高发期,因此诺如病毒也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之中。它是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力的传染病。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又该如何预防呢?
一、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也被称为“肠胃炎之王”是急性肠胃炎的超级传播者,是引起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属杯状病毒科RNA病毒,具有变异速度快、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等特性,感染后潜伏期短、免疫保护时间短、男女老少全人群易感。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诺如病毒主要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等相对封闭环境引起暴发。
二、什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道疾病,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的高发季节,故也称“冬季呕吐病”。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4-48小时。最常见症状主要为呕吐、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恶心、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多为自限性疾病,一般2-3天即可恢复,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仍会发展成为重症,甚至死亡。
三、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
温馨提示: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
四、个人家庭和校园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和疫苗,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
个人和家庭 | |
勤洗手 | 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20秒,但需注意,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 不喝生水,饮用煮沸过的开水(诺如病毒可耐高温60℃),蔬菜瓜果彻底洗净,处理加工食物时,要生熟分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食用肉类、海产品和蛋类食品,外出就餐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保持规律休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抵抗力。
|
日常家庭护理 | 日常注意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若有家庭成员、学生当中出现了呕吐或者腹泻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换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轻症患者或可居家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加强室内消毒。
|
病例管理 | 建议病例居家休息症状消失后72小时,与其他健康家人分开食宿、避免接触。
|
健康监测 | 家庭成员做好防范和健康监测,如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就医。
|
校 园 | |
及时发现病例 | 学校、托幼机构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工作。一旦发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人员,及时隔离送医,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上报,并按要求报告给辖区疾控中心,配合完成疫情调查处置。患病人员不得带病上班上课。
|
规范处置呕吐物 | 如有病例在校园内呕吐,需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呕吐物处置流程规范处理呕吐物及被污染的环境。
|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日常工作时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急性胃肠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及时报告,应暂时调离岗位并隔离;对食堂餐用具、设施设备、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对高风险食品(如贝类)应深度加工,保证彻底煮熟;备餐各个环节应避免交叉污染。 |
加强饮用水管理 | 学校及托幼机构应保证饮用水安全,定期进行饮用水水质检测,饮用水烧开后饮用。购买商品化饮用水须查验供水厂家的资质和产品合格证书。
|
加强健康教育 | 保持手卫生是预防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定期对家长、学生和幼儿开展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宣教,提高个人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的良好卫生习惯。
|
特别强调:校园内发生病例呕吐时,应由接受过培训的教职员工进行规范处置,不得由学生或幼儿执行,严防因处置不当造成的病毒扩散或疫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