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鸡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以全市52个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重点工作,以“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主体-辐射户”“一主多元”“一性三化”等多种技术服务模式,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里生根、开花、结果,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日,在凤翔区彪角镇上郭店村粮食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农技人员正对麦田进行微喷灌,嫩绿的麦苗在水花的润泽下生机勃勃。这里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粮食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不仅承担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示范田,也是广大种粮群众的学习观摩田和农技员的“练兵田”。
2024年,全市累计建设10个吨粮镇、20个吨粮村,扶风县午井镇、陈仓区慕仪镇洞坡村荣获省级吨粮镇(村)称号。全市全年粮食面积457.6万亩,单产325.86公斤,总产149.11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0.34%、0.87%和1.21%,粮食亩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该基地建成于2019年,目前奶山羊存栏量1.2万只,近年来,基地先后实施了奶山羊选种选配选育技术研究、人工授精及配套技术集成研究、全基因组液相芯片的筛研究与推广等高精尖技术研究,为奶山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地负责人闫俊成介绍:“我们还依托科研团队力量,形成了奶山羊规模化养殖6个种类16项技术。尤其是奶山羊人工哺乳技术和早起断奶技术,在全县推广使用后,使得全县奶山羊羔羊成活率由50%上升至90%以上。”
基地十分重视奶山羊养殖户和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通过举办职业农民培训班,开展产业技术培训,邀请专家讲解奶山羊养殖、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等知识,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养殖水平。
陇县城关镇北关村养殖户王会军养殖奶山羊多年,刚开始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奶山羊的产奶量和成活率都不高,这几年,他每年都积极参加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如今养殖规模从最初的3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240只,去年收入达到了40万元。
记者带着好奇深入探寻后得知,这股独特香气是该基地近两年研发的新技术——酵素。“我们秉持安全高效的有机生产理念,利用大豆和红糖为原料研制酵素,将其喷洒在果树上,不仅增加了苹果的风味,还有效提升了果园的有机质含量。”基地负责人曹铭元介绍,基地还发挥示范作用,以“示范田展示+实地培训指导”的模式,将酵素制作技术传授给周边果农,为苹果连年优质丰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该基地狠抓科技创新,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引入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并进行本地化改良,持续更新品种培优、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苹果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选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果园等地举办各类培训班,推广先进适用的果业技术。近年来,基地累计推广优良品种8个,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16项,示范带动面积100余万亩,带动种植户3万户,户均年增收6300元,不断带动周边村民种出甜蜜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