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王益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力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需求即行动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忙时田间耕作,闲时书屋阅读,已成为军台岭村民们的日常,几个村民一边翻阅农业种植方面的书籍,一边侧身交流几句。“以前种地靠天吃饭,庄稼活也是按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跟着学、比着做,现在村里的书屋涵盖种植养殖及实用技能等图书,让我们能掌握科学的种田知识,遇到啥问题自个儿也能对症下药。”军台岭村村民笑着说道。
王益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的群众文化需求信息,深入了解群众的兴趣爱好、文化消费习惯以及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服务菜单,这种精准供给的服务理念,确保公共文化资源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文化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潮流即趋势 “数字化发展”让公共服务就在身边
“这是听书的二维码,您只需要拿手机扫一扫自己面前的二维码,就随时可以听到各类有声读物,方便又快捷。”伴随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引,居民们围绕在“有声图书馆”前,纷纷拿起手机尝试,聆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王益区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服务与数字服务结合,建立线上资源库并开通艺术普及、非遗传承、线上借阅、云阅读等多个服务功能,实现了一站式便捷获取,让用户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访问资源库,轻松参与查询文化资讯、享受文化资源。
艺术即生活 全民参与浇灌“高质量发展之花”
纳凉晚会、广场舞比赛、“村晚”……越来越多居民身边“触手可得”的小而美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正在王益各处不断蔓延、火热“升温”,让越来越多群众期待登上灯光绚丽的舞台,为更多群众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创造了便利条件,也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现在虽然有电视、手机,但还是这现场演出看着最过瘾,现在小区附近就能看到,大伙聚到一起,还怪热闹哩!”家住育才社区的张大爷开心地说。
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在王益区,各级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城乡文化舞台,他们或是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或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用热情与奉献丰富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广场舞团队、民间戏曲社、摄影爱好者俱乐部等,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此外,文化惠民项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文化设施建设吸纳公众参与监督,共同筑起温馨和谐的文化家园。
供稿:王益区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