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子洲县按照“特色农业、和美乡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思路,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坚持“优种优法、优质优价”的产业路径,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补短强弱,不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实施产业发展提质行动。推动周家硷镇董家圪崂村食用菌栽培基地建设,打造赵峁大棚果蔬基地。积极发展何家集眠虎沟村、马蹄沟镇吉利坪村农旅融合研学基地,三川口镇马家沟生态庄园露营基地等新业态,做好中药材、山地苹果、子洲黄豆等“土特产”文章,积极探索“五良”融合机制,建成大豆千亩高产示范基地6个、谷子千亩示范基地2个;着力打造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百亿级产业集群,探索中药材产业“1+3”模式,即以黄芪为主,黄芩、苍术、红花为补充的农户种植补贴模式,激励农户种植积极性;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完成果园提质增效1万亩,创建千亩以上高标准果园16个,打造高质高效示范园省级3个,市级4个,县级10个,优果率达60%以上。坚持将70%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增收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到村到户,投入衔接资金894.79万元实施整村推进庭院经济1624户,1409.61万元发展到户产业10811户。持续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和首位优势产业,落实联农带农新型经营主体项目支持、示范创建、资格认定等扶持激励政策,支持各类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价收购等方式,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近期收益。
实施稳岗就业提量行动。加强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动态监测,因地制宜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通过组织劳务输出、爱心企业吸纳、帮扶车间安置、公益岗位开发等方式拓展就业岗位,2024年转移脱贫劳动力就业22015人,高于去年21998人的目标。定期开展就业创业专业培训,按照学员点单、机构接单、政府买单“三单制”培训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帮助解决创业管理、生产技术等问题,破解“本领恐慌”,培训致富带头人300名、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420名、高素质农民200名、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80名,种植能手100人,产业带头人100名,大豆高产技术220人。同时建立学员跟踪服务档案,定期回访学员,及时解决生产经营问题,推送实用技术信息15条,助力学员持续发展。建设标准化农业培训学校一所,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了培训教学和实践教学基础支撑。通过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措施,建立健全横到边、纵到底的县镇村三级联动就业服务体系。
实施乡村建设提速行动。持续提升乡村“两设施”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水、电、路、房、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投入5656万元,用于农村小型公益类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深化“三三制”环卫工作模式,实施卫生厕所1002座,公共厕所3座,安放垃圾桶3800个,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推进“三堆六乱”整治、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黑臭水体治理,不断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长效管护机制。围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巩固提升,压实各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乡镇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全年发放各类资助金246.68万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152人次,实现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共排查农户住房24685户,完成危房210户,对全县698处集中式供水工程、1020处分散式供水工程和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投入资金100万元进行维修管护,全面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和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乡村文明提档行动。新风行动惠万家。出台《子洲县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暨移风易俗行动方案》,广泛开展“婚事新办进万家”“丧事简办惠百姓”“善行义举暖人心”主题活动,覆盖县域各行政村,惠及超3万户次村民家庭;深化“三项制度”“三项治理”“三项要求”“三项管理”举措,有效遏制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风气,宴席费用下降约30%。一约四会促和谐。强化基层自治,制定“一约四会”县级指导方案,引导全县279个行政村完善“一约四会”。其中红白理事会累计指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案例超过1000例,道德评议会和村民议事会成功调解家庭、邻里纠纷1800余起,禁毒禁赌会使得农村地区涉毒涉赌案件发生率下降了80%。文化赋能新风尚。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创新开展“移风易俗说书进万家”等活动300余场次,组建“说事堂”“说理处”“法律坐诊”等志愿服务,并形成长效服务机制,提供的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惠及村民超过3万人次,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中,其中95%的调解案例获双方高度认可,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乡村社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