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社区成立于2014年4月,占地37万平方千米,辖106栋楼,2801户10576人,其中易地搬迁850户3386人,现有工作人员10人,下设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6人。近年来,丹水社区坚持把推进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作为加强基层普法队伍建设、健全依法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建立“三抓三提升”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做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全力打造高素质、复合型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法治保障。丹水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荣誉。
抓选拔机制创新,提升队伍质量
摒弃传统单一的选拔模式,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的选拔体系。一方面,拓宽选拔渠道,除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常规来源外,注重从退休党员干部、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挖掘具有潜力的“法律明白人”人选,这些人员往往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为基层法治工作带来新思维。另一方面,设立严格的选拔标准,不仅考察法律知识基础,同时综合考量个人品德、沟通能力和群众基础等,通过面试、民主测评等环节,确保选拔出的“法律明白人”德才兼备。明确“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9名“法律明白人”的遴选公示、初任培训、登记造册、建档立卡、颁发证书徽章、对外公示公布等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持证上岗,能够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抓培训模式创新,提升业务能力
突出“法律明白人”能力培育,注重融合、善于结合,紧扣基层生产生活实际,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和“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多形式多载体开展培训,不断增强“法律明白人”素质和能力。邀请县镇法律讲师团成员深入社区开展专题讲座,涵盖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等内容,通过对“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带动66名党员、54名片长(楼长)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深化法律理解,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建立“法律明白人”培训实践基地、法治宣传文化阵地,组织党员干部、片长楼长参与真实的矛盾纠纷调解和普法宣传教育,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锤炼技能,实现从“纸上谈兵”到“实战能手”的转变,不断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和专业能力。
抓作用发挥创新,提升服务效能
“法律明白人”培养关键在于运用,丹水社区积极搭建“和为贵”调解室,发挥“法律明白人”的引领作用,让社区干部、乡贤人士、“五老”人员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法规宣传、法治乡村建设之中,助推基层普法依法治理进程。通过“调解+情、调解+理、调解+法”,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地缘优势和群众信任基础,引导矛盾双方在“以和为贵”的文化熏陶中,说情、说理、说法,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法律明白人”、社区党员干部积极向身边的群众宣讲法律法规,解答法律问题。积极参与民主法治示范创建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活动,有效治理乡村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攀比、赌博等不良风气。近年来,“法律明白人”共参与政策法规宣讲37场次,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1起。
“法律明白人”作为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的关键力量,其培养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丹水社区通过“三抓三提升”策略,为“法律明白人”培养注入新活力,筑牢基层法治基石。下一步,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社区将以“1名法律明白人+N名乡村普法员”为培养要求,在强化培训体系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拓展实践服务领域上下功夫,探索建立普法宣传、纠纷调解、社会治理等积分制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