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山野走来,不避风雨;他向乡村走去,心系群众;他从易黄走来,望闻问切;他到华夏中去,救死扶伤。他坚持药食同源,物腐虫生。他追求沁人心脾,肝胆相照,他就是宜君县原尧生镇医院院长,中国最美中医孙建平!为他点赞,为杏林春暖,为歧伯岐黄!这是我在给好友张微信的朋友圈点赞时跟的帖子,这其实也是我内心对他的评价,所以当“中国最美中医”的荣誉被他披挂上身的时候,我一点也没有惊讶。相反,我想对那些质疑者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名号,他实至名归。
“一个面相舒服的脸,十有八九是个好人,因为一颗阴暗的心撑不起一张灿烂的脸,相由心生,心慈则貌美,心善则貌善,心若美好自有光芒,心若善良步步生香”。我的好友张坐在我面前,习惯性的点燃一根烟,习惯性的透过烟雾看着我:“你不知道,当我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知道孙建平绝对不是一个凡人”。
“当时你才多大呀?你怎么就那么能”?虽然我很佩服好友张的博学多识,无所不懂,但我还是觉得他有些着相了:“你不会是看他现在功成名就的才这么说吧”?我连珠炮似的问。
“你浅薄了吧,事实上有些人天生就是做中医的,就如孙建平,我们当时刚参加工作当时都是在南塔矿,十八、九岁的年纪,那种对中医天然的痴迷和热爱让我对有些佩服他了,再者,你发现没有,在他身上有种天然的亲切感,再脾气暴躁,性急冲动的人,到他跟前,都会心静如水,古井无波的。而这是中医看病的最佳时机。这种能力,你有吗?通过镜片,好友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是从他嘴里,我知道了孙建平初涉中医的一些往事。
十八、九岁,只身一人。青灯古卷,反复钻研。要知道,“易黄同源”,中医学也是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君臣佐使作为理论基础的。学过周易的人都知道,其晦涩难懂,佶屈聱牙让人望而生畏,不要说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孙建平了,就是一个大学本科学生,在它面前也是俯首称臣。据好友张讲,孙建平有两大精神让他佩服,一个是学习的精神;为了牢记《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医四大经典,孙建平是把一切能用的时间都用了。下班了,同事们在聚餐,他在苦读;夜深了,同事们已经休息,他在背诵“汤头歌”。这种情形,一直坚持到他调离南塔卫生院;一个是实践的精神。中医讲究针灸蹊跷,但最讲究取类比相,最简单的扎针,艾灸,那可不是在病人身上学来的。尤其是新手,现在还记得好友张讲述孙建平扎针艾灸的情形,一边比例一边示范,狠狠地说,那可是真扎呀,让他在旁都觉得疼;还有艾灸,真烧呀,有多少次我看把孙建平的皮肤都烧烂了。可是为了学习中医,孙建平放弃了悠闲的生活,放弃了花前月下,放弃了休假的生活。当时不理解,后来我看到一句好,释然了:“欲成大树,莫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苍蝇;强者互持,弱者互撕。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并不会让自己行得远”。
后面的事我就知道了,因为那时孙建平在棋盘镇。这一时期是孙建平的蓄势、沉淀期。在这一时期,孙建平一边悬壶济世,一边增加个人修为。他的单位距离我们单位也不远,没事了我就到他那儿转。每次去,小小的房间总是人满为患,和而不同。孙建平用他特有的微笑招呼着每个进到房间的人。医术的精湛带来的患者如云以及那蜂拥而至的好名声,十几平方米的斗室挂满了锦旗牌匾,那是和群众心贴心的最美表达和患者发自内心的赞颂。彼时年轻,只会静坐,热闹是他们的。最清楚的那几次记忆就是他治病只为救人,给药立竿见影的光辉事迹了。有时围炉煮茶,他总是淡然一笑,谁还没有个七灾八难的,中药,无价,遍地生,我就想,一切还是随缘吧。起初不懂,我后来读了张载的《横渠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方有些了然。后面的岁月里,他隐忍,他谦让,他苦读,他坚韧,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样退休以后,已经有人高薪聘请他了,但他婉拒了。问之,他说,一生追求非所望也,必觅之。只记得,更努力的学习,更痴狂的奋斗,更无言的顿悟。人言凤凰涅槃,又有几人见重生苦楚?人在低谷,别谈格局,生存才是王道,身处逆境,别谈情怀,务实才是根本。身无铠甲不显峰芒,藏拙才是智慧。心无念想,别谈理想,坚毅才是支点。我们要读懂生活,却依然热爱生活,看穿所有却依然向往美好。那个时段,孙建平就是如此。
中医治病治三分,只要扳过势头,身体自然就走上正轨,要给人的自身调节留有地。病有时留三分,就是不把病的来路全堵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心人,天不负。2007年,他调至尧生卫生院任院长,这是他将自己历年来的中医学识无私奉献的时候。在这里,他的理论体系日渐成熟,在这里,他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这里,他的美名远播四邻八乡。没有停留,没有等待,他到尧生,就是为着“但愿世上人无病,何妨药架生灰尘”的目的去的。中医“治未病”与他不谋而合;中医“重养生”与他和而不同。在这里,他紧紧结合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观天地之象,观万物生灵之象,观疾病健康之象。运用阴阳大论,七篇运气等学说,有创造性的提出了“针灸导跷为主,五谷汤药为辅”的治疗原则,毕竟,作为常年扎根于基层,他最懂基层劳苦大众最需要的药品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效果灵验、价格低廉。为此,针对患者的病症,孙建平无数次地翻阅典籍,深入大山深处,研制药方,并反复验证,最终制成了一个又一个实用的方剂,在百姓间广泛流传。在尧生,他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患者随叫随到;在尧生,他努力改善医院的医疗条件,打桩筑基;在尧生,他慧眼识珠,传帮带,保证了中医传承,在尧生,他是人们心中的药王,普度众生,……。身先足以率人,量宽足以容人,德高足以服人。在他的带动下,尧生镇卫生院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得到长足发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老百姓是最知道冷暖的,他们始终在拿自己的身体来体验这个社会。他们忘不了孙大夫的深夜出诊;他们忘不了孙大夫的一针见效;他们忘不了孙大夫的嘘寒问暖;他们,更忘不了孙大夫的扶危救困。有句话叫你只管付出,自有人会对你温柔。在中国最美中医评选中,孙建平不出意外的获奖;在最温暖医者的较量中,孙建平不出意料的获胜,无须多言,在人们的期待中,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铜川市高层次人才等荣誉再次被他收落囊中。去靠近有正能量的人,智者会教您深度思考,勇者会教您勇往直前,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荟聚在了中医门下,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用孙建平的话说,中医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爱,学,用中医,就是最大的文化自信。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和什么样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我很欣赏他对生活的那种感悟和从容,也许是中医的哲学内涵充实了他的灵魂,使他变得沉稳,安详,温润,自然。他带着标志性的笑容,幽幽的说:“退休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转世’,此处叶落,别处开花”。面对西安、宝鸡、太原、包头等省内外高薪聘请,市场诱惑。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年6月份退休后,他毅然决然的来到了宜君县正在创建的彭真中医药产业园区,不辞劳苦, 搭建起了具有宜君特色的针灸馆,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产业院的产业体系。开业初期,面对门可罗雀的人流,朋友多次劝他择木而栖,他则多次动情的说道:“我从这里的乡村中来,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立业。做人不能忘本,这里的人民需要我”。每每被他的真情打动,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这就是对他最真实的反映。好在,一个是他的盛名;一个是他的艺术;一个是他的深情。那些慕名到尧生求医问药的纷纷到彭镇工业园区而来,看起来,真的是“好酒不怕巷子深”,他就如同在园区的秦酒一样,虽开在大山深处,但醇厚清香,芬芳自然,久了人们自然会入迷。如今,他的门前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前来求医问诊的络绎不绝,甚至有些网红也闻风而动,站在他的金字招牌面前,激情四射,神采飞扬,难道,这不是他希望的吗?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张,以中医文化,推动园区腾飞。
中国最美中医、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多家国家级媒体争先报道。真正是电视里有图像,报纸里有文字,电台里有声音,抖音里有视频,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医德高尚,荣誉等身。我想他一定是跪在药王面前抚摸经书参悟了人世沉浮,要不他怎么能有这样的豁达胸襟;我想他一定是访民间疾苦,要不他怎么能画出如此美丽画卷;我想他一定是游走在浩瀚书海,要不他怎么能有如此神奇的医术;我想他一定是孙思邈转世,要不他怎么能如此悲天悯人;我想他一定是淋了药王手中的圣水,要不他怎么能做到在这浮躁的世界拥有一个清凉的灵魂……致敬“中国最美中医”孙建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