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守土有责、统筹发展保护、深化“三个年”活动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陕西省耕地总量连续3年净增加,面积达4560.83万亩,今年600个省级重点项目已保障用地580个,保障率创历年新高。
牢守耕地红线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制定耕地保护责任清单,颁布第一号总田长令,明确耕地保护的七条“硬措施”,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立下耕地保护“军令状”全力开展我省巡田管田护田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作为耕地保护主责部门,省自然资源厅深入基层加强指导,今年以来组建省级耕地政策宣讲团赴基层开展培训1.1万人次,有效提升干部群众耕地保护业务能力。分别与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田长制责任考核和日常监督;与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建立数据汇交机制,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一体化管理;与林业等单位建立空间置换机制,有效推进“耕地下川、林果上山”;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单位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人防+技防”耕地保护初见成效。
同时,引导各地积极稳妥复垦优质耕地,全省耕地总量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增量达164.82万亩;采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一次性建成高标准农田、坡改梯等办法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全力打造一批“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
此外,严把建设用地审批关口,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严控制占用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从严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零容忍”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有效遏制违法占用耕地势头。
截至目前,全省耕地面积4560.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433.79万亩,全省长期稳定利用耕地面积逐年增加,耕地布局得到优化。
加强要素供给 强化发展支撑
土地要素是高质量项目建设的必要条件。目前,国务院已正式颁布了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宝鸡等10市及全省92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准实施,西咸一体化、黄河流域、汉丹江等专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今年省自然资源厅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工作,共调整城镇开发边界规模15.33万亩,满足全省3100多个建设项目的用地空间,有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同时,我省建立了省市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台账,今年600个省级重点项目,目前已保障用地项目580个,保障率96.67%,创历年新高,有力推动京昆高速蒲城至涝峪段改扩建工程等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全省上下高度关注的西延、西十、西康、康渝四条高铁项目,我们采取8个项目分段报批的办法,短期内获得国务院批准通过,共计批复用地2.68万亩,有力推动“米”字形高铁网贯通全省、联通全国。”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蒲明辉介绍,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延榆高铁项目先行用地报批工作,从县级受理到自然资源部审批通过仅用时35天,创造了我省最快纪录。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上报国家和省政府审批建设用地23.99万亩,同比增长178.95%;全省供应建设用地23.84万亩;全省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7.49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34万亩,盘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96万亩。全省所有开发区供应工业用地“标准地”255宗3.06万亩。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土地二级市场共交易512宗,面积1.94万亩。
强化生态保护 增强发展后劲
近年来,我省自然资源部门坚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机制,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当前,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将秦岭区域大部分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同时“三区三线”按照现状规模的1.1倍最低扩展倍数划定秦岭区域相关县(区)城镇开发边界,约束城镇无序发展。今年削减秦岭区域“小、散、乱、污、呆”矿山33个,有效降低各类生产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人为扰动;同时加快推进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保护修复49.88万亩、河道岸堤整治646.81千米。组织实施9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白河县仓上镇、绥德县满堂川镇整治模式列入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2024年部署实施省级山水工程7个,绩效治理面积7517公顷;实施9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绩效治理面积307.87公顷。同时科学划定黄河流域煤炭井田开发距离,留足江河生态缓冲带;调整补划长城沿线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促进生态脆弱区域自然恢复。同时,强化生态补偿,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保护纵向综合补偿机制;指导完成10个市级、71个县级生态修复规划发布实施,构建省市县三级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系;把握流域特征和自然规律,系统推进编制黄河流域(陕西段)、长江流域(陕西段)生态修复专项规划,久久为功持续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目前,全省“三区三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332.93万亩,占到省域面积的23.78%。全省完成3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6个省级自然公园以及丹江、延河、泾河、北洛河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主体工作,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提供利企便民服务
为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近年来,省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创新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副处长孙亚丽介绍,我省通过“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合并,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推进多测整合、多验合一,简化报件审批材料,强化实施保障,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提升城市品质的项目提供利企便民服务。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郑莹介绍,省自然资源厅打造了“陕亮登”不动产登记的党建品牌,组织开展特色服务,方便企业群众办证。通过优化登记流程、精简环节、压缩时间,实现不动产登记“快速办”。全省各市县登记大厅实现了交易、缴税、办证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全面推行交地交房即交证,验登合一,带押过户等改革措施,推行全程网办、自助办等改革举措,推进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跨省通办。加强不动产登记与多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拓展“不动产+”应用场景,满足了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办证需求。
截至目前,全省有913个项目5.77万亩建设用地实现“交地即交证”,6.4万套新建商品房实现“交房即交证”,15个项目3000套新建商品房实现“验登合一”。化解群众住房“办证难”问题项目583个,26.14万套房屋办理首次登记,12.87万套房屋办理转移登记。
此外,全省累计办理矿业权延续登记260宗,竞争性出让矿业权35宗,其中南郑页岩气探矿权以4.15亿元挂牌成交,是全省首宗市场出让的页岩气(天然气)矿权;办理采矿权抵押备案18宗,小秦岭金矿等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渭河盆地实施钻井5口,氦气勘查取得新进展。
来源:西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