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国字号专科”零的突破;稳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12家医疗机构14个实验室纳入全省医学检验互认范围;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大力推广总中医师、驻科中医师、双查房双会诊等制度;探索实施“院内采购议价”机制……如今在铜川,随着健康城市建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健康红利”。
医疗卫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今年以来,市卫健委聚焦“办人民满意医疗”总目标,同步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化、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均衡化、“一老一小”服务全程化,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闪光足迹。
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家门口”
日前,走进耀州区小丘中心卫生院,第一村医们正在查房带教,为患者诊治病情。在这里,患者拍的CT片子检查报告可第一时间从市人民医院影像科传回,医务人员根据报告会为其进行更精准的治疗,定期还有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坐诊……谈及足不出镇就能看病就医,村民们纷纷称赞真是太方便了。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成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7个市级医疗机构牵头组建医联体,市内医疗机构牵头组建专科联盟13个,协调省内外13家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我市4家县级医院和8家乡镇卫生院,并全面推进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持续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同时,累计派出10批次268名“第一村医”开展中医诊疗、家庭签约、专科带教,服务已覆盖20个乡镇181个村,惠及20余万基层群众。
三级综合医院实现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全覆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市疾控中心应急指挥和实验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实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重症等4个学科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全市建设35个市级重点专科,设立甲状腺病院等4个市级医院专科病院,成立38个市级和11个区县级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全市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
如今,在铜川,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医疗服务有“厚度”、健康城市更有“温度”。
中医药事业发展提质增效
8月15日傍晚,新区阳光广场上人头攒动,草药飘香,中医药文化夜市火热“开摊”,健康问诊、中药茶饮、针灸推拿等展区,吸引了很多市民。与此同时我市各区县同步开展了中医药夜市活动,这只是我市中医药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4月,我市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这让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又迎来了有利时机。同时,依托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我市相关部门出政策、优环境、强基层、重服务,在中医药技术传承创新、中医药人才引育、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重点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实现“国字号专科”零的突破。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牵头成立了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该院甲状腺临床转化与交叉创新重点研究室获批陕西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该院国家中医重点特色医院和二期项目建设已投用。宜君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在综合医院启动总中医师、驻科中医师试点,推行“一号双看”“双查房”“双会诊”“八时段中医药服务”模式,组织“名中医双送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群众身边。建成市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入驻互联网医生150余名,建成智慧化中药房,将为全市提供代煎配送服务,启动建设县乡村三级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群众中医诊疗服务便捷化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我市成立孙思邈相关学术流派5个、国家级和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站)32个,培育传承人31名;建成省级中医药特色康复示范中心1个,正在建设中医重点专科30个、中西医结合旗舰科室20个,研发院内制剂29种;举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骨干人才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56期4800人次;举办孙思邈大讲堂15期,建成“西学中”培训基地2个,有效提升了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让百姓共享健康福利
“现在去医院看病不但手机上就能挂号、缴费,还能查报告单,而且挂一个号没看完还能管三天,真是省了不少事儿。”说起如今享受到的便捷就诊服务,市民王女士深有感触。
宽敞明亮的大厅、干净整洁的就医环境、清晰醒目的标识标牌、贴心的就诊提示……走进我市医疗卫生机构,这些变化着实令人欣喜。这正是我市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让服务更暖心、就诊更舒心的成效。
据悉,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行动是今年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为做好此项工作,全市卫健系统围绕改进服务态度、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流程、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减轻就医负担等方面推出了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记者: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