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洛市创新开展中心城区公园广场“2+N”常态化惠民演出,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公园设施高效利用,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与城市建设同频共振。
中心城区公园活动场地建成之后,商洛先后在南秦河生态公园花海广场、丹江公园梨园厅、刘湾大桥广场、莲湖公园小广场、银杏公园、中心广场等6处场地设置群众小舞台,组织市(区)国有文艺院团专业力量和民间文化社团,联合商洛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实现了中心城区公园广场“2+N”惠民演出常态化,让城绿交融、星罗棋布的城市公园处处洋溢文化氛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公园、进广场,进一步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幸福感大幅攀升,城区小舞台唱响了群众“大幸福”。
强化组织领导,机制上“实”
坚持政府主导、文旅牵头、院团为主、群团参与的工作机制,市政府组建工作专班,市文旅局具体负责组织推动,印发《2024年商洛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工作方案》,通过市级媒体发布公告,明确6处小舞台演出地点、时间以及演出团队和节目安排等信息,建立健全管理办法,明确各单位主体责任,一个高效成熟的工作推进机制快速形成。
做到三个结合,内容上“活”
文艺演出以群众喜欢、观众认可为标准,积极对接各相关单位,做到国有院团与业余团体相结合、专业演员与群众表演相结合、地方组织与高校力量相结合,充分发挥各演出团队特点。市地方戏曲研究院以精品戏曲演出为主,精心编排国家非遗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月亮光光》等经典剧目和《双官诰》《牡丹亭》等经典秦腔戏;市文化馆组织市级民间文艺社团,以自编自导自演小品、戏曲、歌舞等文艺节目为主;商州区文工团、文化馆发挥各自特长,分别组织各文艺团体、自乐班、乐队等开展特色节目表演和经典剧目展演;商洛学院、商洛职院组织广大师生编排现代舞、小合唱、诗朗诵等文艺节目,深受群众喜爱。
加强宣传营销,氛围上“浓”
2024年中心城区公园广场“2+N”常态化惠民演出开始前,市文旅局通过媒体、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同步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报道,告知广大市民和戏曲爱好者演出节目信息。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参演团队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网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被多家媒体报道20多次,全方位多角度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彰显了城市建设速度。2024年1月份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文艺演出350多场次,带动中心城区80多支民间文艺团体以及广大文艺爱好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成为中心城区市民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N”常态化惠民演出活动,为城市建设增添“文化味”,贡献了艺术力量,更进一步擦亮了“戏剧之乡、文化绿洲”的城市名片,也为文艺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供了广阔平台。国有文艺院团、民间团体演员以及在校师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艺术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真正实现了让演员走上台前修炼内功、完善自我的目标。商洛学院将“2+N”常态化惠民演出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学分,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将“2+N”常态化惠民演出纳入演职人员年度考核,市文化馆将社会文艺团体参加“2+N”常态化惠民演出场次作为管理内容,为全市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优秀文艺人才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开展“2+N”常态化惠民演出以来,商洛的各个主题公园夜间人声鼎沸,有300多家商户依托群众小舞台,从事餐饮、小商品、农特产品、儿童娱乐等,形成了集夜游、夜市、农特产销售等于一体的夜间公园“经济圈”。特别是今年夏季以来,中心城区公园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夜市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夜经济与商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完美融合,交织出一幅活力四射、烟火气息浓郁的夜生活画卷,“2+N”常态化惠民演出也成为拉动城市夜经济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