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水厂 宗帮曜
有这样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可爱可敬的供水人身上,看看他们简单而又不平凡的一天。
夏日夜晚,知了依旧在鸣叫,仿佛被燥热的空气挤压的喘不过气来。本应该是家人团聚在饭桌前享用晚餐的时刻,我却跟着画面里这个人在泥泞颠簸的小道上奔波了近一个小时。开井停井,巡视检查,一趟下来,汗水湿透衣背,裸露在外的皮肤,满是被蚊子拥吻过的痕迹。当我从最后一口闷热的井房里出来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真不容易”。但是他却告诉我说,“现在好多了,要说不容易,老一辈更不容易。现在路平整了许多,还可以骑电动车,换做是以前,一下雨路上全是泥汤,就只有靠两条腿了”。他叫李志辉,是厂灞河管理站的值班员,也是一名老党员。时间回溯到60多年前,灞河井群的井房钥匙经过岁月洗礼传递到李志辉的手里时,已至少经历了5代人。正当我们要返回时,一同巡查的青年党员王冰提醒我说,“过草丛注意点,当心有蛇”。我瞬间汗毛竖立,倒吸一口凉气,稳了稳身子问他,每天来巡查,你不怕吗?王冰说道:怕,谁不怕啊,但怕我也得去啊,这就是我的工作。那一刻,我感觉这个夜晚突然明亮了许多,不是因为月光,也不是因为远处的车灯,而是我感受到了一股力量,它穿越风霜雨雪、岁月时间,根植在每一位供水人心里,散发出的是源自心底的无畏、坚守与责任,它能让漆黑的巡视小路变得熠熠生辉,更能让水源地的每一滴水清澈甘甜。
有人说,最惬意的的时光,莫过于周末的午后。但厂生产科科长曹增斌的周末,过的却格外充实。下午4点,在家休息的他接到电话,灞河3#井对面DN600原水管道突发爆管事故。夏日炎炎,正值高峰供水,为掌握实际情况并最大程度降低影响,他立即驱车赶赴水源地施工现场,制定抢修方案,做好应急调度。施工现场密草丛生,闷热无比,周围正在开发,渣土车卷起的灰尘遮云蔽日,他却一直坚守在抢修一线直至恢复通水。再抬头一看,东方已鱼肚泛白。而这样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在曹增斌的职业生涯中,已是家常便饭。在接受我的采访时,曹科长告诉我,他这么多年,除了开会,手机从不静音,就怕有事别人找不到他。那一刻,我触动很深,当我问他,你在工作中最大的愿景是什么,一向不善言辞的曹科长挺了一下身子,泰然地说:“只希望咱们厂越来越好”。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听起来,却振奋人心。
午夜,你可能已经进入甜甜的梦乡,但在各个工段站,又是默契的灯火通明,隆隆作响。地表水工段里,运转班正在反冲洗滤池,为早晨6点的再生产做好准备;输水工段车间,值班员正认真填写报表,记录数据,确保运行平稳;中控室,调度员正根据要求,调整加氯量,以保证水质合格安全。不止我们供水人,以山为伴的水库人、激浊扬清的净水人、保水通畅的渠道人、攻坚克难的排水人,所有上善若水、允公允能的水务人,他们打破空间的疆域,突破时间的枷锁,成为这座城市的守夜人。所以啊,你之所以睡的如此香甜,是因为有这些守夜人,在你身后,默默守候,他们的每一天,都如毛细血管一样,向城市里每一个如细胞般的家庭,维持生命,输送营养。
红日初升,城市苏醒。灞河管理站,刚下了夜班的李志辉还没有走,他正在向徒弟王冰传授多年积攒的工作经验,希望他能早些接过手里这把饱含岁月和责任的井房钥匙。夕阳晚照,美不胜收。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曹增斌今天可以按时下班,回家为太太和孩子做一顿可口的晚餐。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们供水人的一天,其实就是万千劳动者的一个缩影,不论是处理工作事务还是追逐职业理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燃烧着百分之百的精力,面对未来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我们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是水务一体化进程的参与者,也是这个新时代的建设者,更是西安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里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音符,与企业、社会、国家一道不断成长、彼此护航。
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必将是一轮耀眼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