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凤县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连续三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5天以上,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标准,丹凤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0%,斩获了国家级卫生县城、“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等诸多夺目荣誉。
坚持“两山”理念为引领,筑牢绿色屏障,厚植生态本底。丹凤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两山”理念,当好秦岭卫士,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丹凤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推进工作。一是始终将秦岭生态保护作为“国之大着”。持续深入秦岭“五乱”整治,持续加强对矿山、尾矿库、农家乐、砂石场等重点领域的联合执法,深化“快查快处”“双查”机制,持续传达压力,形成强大震慑。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网格员等工作机制,抓好日常巡查监管,织密织牢秦岭生态保护网。二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今年重新修订印发《丹凤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对照创建指标扎实推进三大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加强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级联动的精准监管体系,强化第二轮中央、第三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坚实。三是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常态化开展生活饮用水、地表水、人工湿地、噪音监测及监督性监测、执法监测等工作任务,加大耕地质量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测水平不断提升,为环境治理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聚力产业结构优化为重点,畅通绿色发展路径,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一是聚焦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大力支持现有产业企业技改扩张,分类分级实施传统产业环保治理设施提升改造,深度挖掘丹凤葡萄酒、中药康养、文化旅游等生态产品价值,促进“菌果药畜酒茶”全链条升级、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加快矿业“五化”转型,推进商洛尧柏、皇台铜矿等企业尾矿资源全量化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创建绿色矿山。二是聚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丹凤县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推进中天禹辰无人机、朝阳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鱼岭抽水蓄能电站获准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叫响扮靓“商於古道·丹凤朝阳”康养文旅品牌,推动形成多层次、多产业融合的康养文旅体系。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探索拓展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应用场景建设,布局研发平台和产业生态,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积极谋划实施碳汇交易、EOD项目,为丹凤绿色转型注入新活力。
统筹综合施治为关键,增进共识凝聚合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丹凤县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协调,形成丹凤县生态委办、秦岭办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镇办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生态环保工作格局。一是在统筹规划上“用巧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丹凤县立足实情,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实。2020年丹凤县发改局印发实施《丹凤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2023年10月由环境局牵头,制定印发了《丹凤县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准入清单》,12月,高新技术开发区组织编制的规划环评获得省环境厅审批,《丹凤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于今年3月份印发公示,《丹凤县国土空间规划》于7月份获批实施,各类规划的贯彻落实,更好的引导和约束产业发展,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在改善人居环境上“齐发力”,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面启动农村“千万工程”,推进村庄整流域、整片区整治项目提升。稳步推进PPP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干净丹凤”创建,补齐垃圾收运设施短板,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焚烧厂处理”的模式实现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36个市级秦岭山水乡村示范村建设提质扩面,县域内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提升。三是在生态修复上“抓合力”,环境安全底线更加牢固。一方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多部门多层级申请矿山修复、流域治理、湖库保护、湿地修复、水土保持等生态修复类项目资金,今年已初验生态修复项目5个、终验项目3个,生态修复项目的有效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强化自然保护地管理,推进绿化造林,国土增绿。2024年积极实施好武关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丹江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任务,新增营造林绿化8.8万亩,栽植连翘1.5万亩150万株,红豆杉、水杉、竹子等0.4万余株,积极践行“藏宝于山、藏富于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中省市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持之以恒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