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成功实施超级显微镜下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手术。该手术在榆林的成功开展,为榆林市及周边广大淋巴水肿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治疗选择,减少了他们远赴他乡求医的不便,推动了区域内淋巴水肿治疗向超显微外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65岁的李阿姨(化名)在20年前进行了子宫肿瘤手术,术后15年出现右下肢肿胀,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继发性淋巴水肿。5年来,右下肢水肿逐渐加重并逐渐延及整个下肢,治疗效果不佳,一直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李阿姨感到右下肢无比沉重胀痛,十分痛苦。经多方打听,李阿姨来到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就诊。
入院后,介入血管外科白和平主任医师对李阿姨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通过各种检查排除肿瘤复发转移和静脉回流障碍,进行下肢淋巴管核素显像确定右下肢存在淋巴回流障碍,决定为李阿姨实施“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
术中,刘建林教授手术团队借助手术显微镜,精确识别出直径仅0.2-0.6毫米(相当于一张打印纸厚度)的浅静脉和淋巴管,这一管径基本上接近人类手术精细度的极限,堪称“针尖上的芭蕾”,故称为超显微外科手术。依据术前ICG荧光造影对功能淋巴管精准定位,设计切口,在显微镜放大30-50倍辅助下,以发丝般细的针线,将淋巴管与邻近适宜的皮下显微静脉精细吻合,成功重建李阿姨右下肢的淋巴-静脉回流路径,有效解决淋巴回流障碍,圆满完成这一高难度手术。
术后一周,李阿姨的右下肢肿胀症状明显缓解,下肢周径最宽处减少4.5厘米。李阿姨对手术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并向诊疗团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现在,她已能轻松下蹲,摆脱了之前因肿胀带来的不便。
刘建林主任指出,淋巴管管壁薄如蝉翼,极易损伤,手术医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淋巴解剖知识,还需掌握精湛的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对医生的体力和耐力也是严峻挑战。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国内外已采用外科吻合术结合加压疗法治疗淋巴水肿患者,成功打破了“淋巴水肿无法治愈”的传统观念。如今,通过早期预防或采用吻合与加压联合疗法治愈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