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川口航拍)
说到家乡,你会想到什么?在铜川市王益区川口南大门,“铜川1958”城市雕塑迎面矗立,作为铜川生动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符号,这组雕塑也成为了广大铜川人心目中极具代表性的“记忆地标”。
1958年,铜川市成立。“铜川1958”城市雕塑的设计理念,正是源于五十年代铜川因煤建市、因煤兴市的历史背景,雕塑由大型人物雕塑、柱体基座、矿工浮雕、群众互动雕塑小品四部分组成。
(俯瞰“铜川1958”城市雕塑)
“铜川1958”城市雕塑非常的高大,总高37米,混凝土立柱高25米,立柱上方有五位锻铜制作的人物造型,每个差不多有12米高,他们阔步前行,凝视远方,展示出铜川煤矿工人的豪迈与激情。
(“铜川1958”城市雕塑特写)
五位雕塑人物形象的选择,集中了当时建矿初期前苏联专家、英雄模范人物冯玉萍和三位普通矿工的形象,旨在弘扬铜川矿工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忘我工作状态。
(矿工浮雕和群众互动雕塑小品)
特别要说的是,英雄女矿工冯玉萍。1962年2月,冯玉萍在井下压风机火灾事故中为抢救国家财产负伤,《工人日报》等专版报道她的英雄事迹。冯玉萍同志奋战火海、保护矿井的英勇行为和爱岗敬业、踏实工作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当时学习的楷模。
岁月无声,唯石能言。坚实的混凝土柱体上方,“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项目实施城市”赫然醒目,突出了新中国“一五”计划中铜川煤矿工业的历史地位。柱体下方,四面浮雕形象展现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宏大叙事,表达对人民群众投身祖国建设的讴歌与赞美,让我们感知岁月的伟大和历史的厚重。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矿务局的建设是我国“一五”计划中重要项目,也是前苏联援建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向前苏联援华技术专家致敬”友谊林,正是“156项工程”中苏两国友好互助的友谊见证。
(“铜川1958”城市雕塑特写)
为劳动者造像,为平凡人立碑。
这是铜川1958年建市的重要标志,也是弘扬正能量、纪念矿工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体现,更是铜川精神——“崇德尚文、海纳百川、埋头苦干、创新奋进”的生动诠释。
记者:罗晗 高雨晗 刘倩 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