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 10:24:37 来源: 千阳旅游

陕西
举报
知道千阳石鱼的人不少, 但是去过千阳县草碧镇草碧河石鱼沟的人就不多了,因为苦难已经过去,资源尽然枯竭。

石鱼,由于剧烈的地壳活动引发的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使得海洋鱼类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大量的泥沙或岩浆包围,经过高温高压,泥沙板结石化成岩或火山岩冷却石化成岩,随着地球板块的运动被抬出水面,而在泥沙或岩浆里的鱼经过亿万年的等待,终于被风化裸露,世人称作“鱼化石”,也就是石鱼。
清顺治十年(1653年)千阳知县王国玮编纂的笫一部千阳县志《石门遗事》田赋第四“物产”记载:“石鱼,在县西四十里,有鱼垄,掘地破石得之,状若鳅鲫,鳞鬣俱备,可辟衣蠹。今荒废,虎狼啸聚,绝无人迹,不易取。”清徐珂《清稗类钞·矿物》鱼石也说:"汧阳县有鱼石,状如馒头,破之即成两石,各有一鱼形,鳞鬣宛然,以手摩之,作鱼腥。溪中所产之石皆然。”古人说千阳有石鱼是事实,但是什么馒头状和鱼腥味等如今看来不可信的。至于溪中所产之石皆然更不可信,若是如此,就不用进山辛苦采掘了。
宋代姜特立(?—1192年)“次石鱼”诗中有言:“君不见陇州石鱼生地下,中有鰌鲫皆同化。又不见衡湘石鱼生山中,鱼身鳞鬣俱如画。”陇州石鱼应该就是千阳石鱼,因为当时陇州管着千阳县,县产州名也是合理的,这是我查找到的最早的关于千阳石鱼的记载。虽然姜特立大多数时候生活在南宋(1127年—1279年),但是南宋那时已经管不着陇州了,应该是北宋或者更早就有陇州石鱼玩赏了,因而千阳石鱼的发现巳经有上千年历史了。
千阳石鱼曾经也是劳民之苦。《石门遗事》附有“石鱼歌”曰“汧水无鱼今有鱼,有鱼乃在山之砠。入山矢鱼那可得,况复嵯岈乱石区。······一朝征聘下岩谷,不梦熊罴梦鰝鲋。搜鱼猎鲽烦千指,焚林竭泽走三虞。长史负弩戒后至,馆人夙驾效前驱。葄枕徒悬犯雪霜,鹄面鸠形劳辟除。悬崖峭壁时崩坠,惴惴临穴多踌蹰。······为问当年谁作俑,张女曾来驾輶车。冰心玉质奋贞烈,怒向山中倏捐躯。血光化碧诞鳞鳞,朽骨遗留香井闾。·······狐裘蒙茸绝刲蚀,富者争求宝若珠。······愿将玩石化膏壤,饥可食兮寒可襦。”续石鱼歌又曰“大造赋形妖异滋,石腹胎鳞物产畸。好事撷陈示罕稀,相沿隃麋受困疲。供徭蒐采赴征差,捐躯杂踏弗迟疑。嵚崎高广倏崩隳,覆压群生谁得知”(摘要)。清以前,石鱼作为千阳特殊物产给朝廷纳贡,州府官吏为了完成任务,便驱使乡民进沟掘石采鱼,由于冗役繁重,采掘风险重重,民众苦不堪言。《石鱼歌》中还提到一个叫“张女”的人物,为保全冰心玉质的贞烈,愤怒之余跳下悬崖,附近村民感动于她的决绝,便将她称为“石鱼娘娘”,立庙祭祀,并认为沟里的石鱼就是她的骨血所化。
千阳石鱼属于狼鳍鱼化石,狼鳍鱼是生存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淡水鱼类。狼鳍鱼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是我国分布较广的鱼类化石之一,狼鳍鱼化石一般保存完好,属静水环境下的原地埋藏。从化石埋藏的密集情况看,该鱼有群游的习性。狼鳍鱼是原始的真骨鱼类,骨舌鱼超目,种类很多,为中生代后期、东亚地区的特有鱼类。狼鳍鱼的体型一般在十厘米左右,头大,身体呈纺锤型,中部略收缩, 椎体为脊索所洞穿。胸鳍大,背鳍与臀鳍的起点相对,背 鳍小于臀鳍或者近等。叉型尾,末尾椎骨上扬。千阳狼鳍鱼化石十分珍贵,是稀缺资源,因而有较高的科研和收藏鉴赏价值。千阳石鱼也对探寻远古奥秘,遨游古生物世界, 展示史前文化,唤起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关注人类生存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现实意义。千阳狼鳍鱼化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它对提升千阳县的文化品位、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千阳石鱼是上苍的绝佳恩赐,是自然力量鬼斧神功的完美杰作,是千阳沧海桑田的切实见证。

本文来源:千阳旅游
责任编辑:
周芳_shanxi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