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冯超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自2022年8月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西安知识产权工作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西安模式”,取得了这些工作成效: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超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呈现出全民参与、积厚成势、动能强劲、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专利导航机制,布局建设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8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重点培育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13个专利密集型产业。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有有效发明专利9.96万件,同比增长19.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76.628件,同比增长18%。
·示范建设提级晋位:西安相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成为国字号知识产权“双示范”城市。鄠邑区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碑林区、雁塔区、莲湖区、高新区分别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未央区、新城区、长安区、灞桥区、阎良区、高陵区、蓝田县、经开区分别获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县。
·转化运用更趋高效:研究出台《西安市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23年,全市专利转让许可7872件,入榜中国专利运营城市前二十。建成西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与21家高校、136家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累计发布专利成果6000余件、技术需求700余项。
·保护体系日臻完善:建成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布点建设89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工作站,培育15个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积极推进司法、行政、人民多元化调解,创新运用“云调解”模式办理的涉外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入选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首批10个典型案例。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成国家级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30家,省级版权工作服务站15家;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572家,专利代理师超过600人。发行西北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储架规模3亿元,首期债务企业10家、融资金额1亿元;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过50亿,创历史新高,有效纾解中小微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发展基础稳步夯实:建成由119名行业专家、学者、高端人才组成的西安知识产权专家智库,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开设“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强市大讲堂”,面向全社会累计开展40余场次的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受众达8000余人次。连续发布《西安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在“西安发布”设立“知产强市”专栏,传播推广知识产权文化。
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建设的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其面向我市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维权、运用导航为一体的公益性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
今年上半年,中心共受理专利预审申请1539件,预审接收量在45家已运行市级保护中心中排名第16;截至6月,中心备案创新主体1380家,接收处理专利预审案件9273件,经过预先审查的专利授权所需时间比普通申请缩短80%左右。与此同时,中心牵头设立西安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打造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体系。2023年1月,获批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为产业发展方向、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提供了决策依据。
西安将进一步强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协调机制,把“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促进科技产业全过程创新”作为示范区建设的主题,按照《西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部署的68项重点任务和17条“硬核”措施,建体系、强机制、定标准、严治理、优服务,努力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
重点将从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探索“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建立“标准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拓展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五个方面,打造知识产权高效能治理的西安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