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又到收获时节。在榆阳区上盐湾镇“稻香盐湾”千亩稻田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盐碱地水稻的稻穗日益饱满,田间螃蟹的个头也逐渐变大。在这里,稻蟹共生,水因蟹而肥,稻因水而香,两者互利互补,经过精心培育的蟹田米口感软糯、气味香甜。这幅“稻花香里说‘蟹’逅”的美景,正是上盐湾镇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高效利用的靓丽呈现。
近年来,上盐湾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对全镇2000余亩盐碱地逐个地块进行实地勘察、精准分类,因地制宜地采取深挖阴壕排盐碱、深翻土地除芦苇、发展水稻种植产业、探索实践“种植大户+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等措施,实现盐碱地的综合治理、高效利用,让“沉睡”的盐碱地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昔日“米粮川”盛景正在逐步呈现。
2023年,上盐湾镇以做强农业特色产业为抓手,启动上盐湾、党街则、赵家畔、陈崖窑、陈兴庄5个村“稻香盐湾”千亩稻田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建设,稻田总计1170亩,其中540亩实行“稻蟹套养”。前期,累计投资350万元,用于平整土地1500亩,硬化田间道路2公里等,便于机械化耕作。种植时,全部种植稻花香系列品种,源头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实行的“稻蟹套养”,实现了稻蟹共养、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互生互利,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了“三十里盐湾富硒大米”的品牌形象,为示范带动全镇农业特色产业做强提供了新“稻”路。
今年春天,村民姜伏才在党街则村承包了200余亩稻田,同时,还在其他村种植高粱、玉米等各类农作物,虽然种植种类多,但他却觉得一点也不费力。姜伏才说:“现在咱种地不同过去了,打药、施肥等这些工作都由无人机来做,灌溉也方便,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今年水稻预计产量为每亩1000斤,仅水稻一项大约每亩可增收300元左右。”
稻田里,稻穗泛黄低垂,一只只活泼矫健的河蟹在水中“横行霸道”。说时迟那时快,当意识到有人要来捕捉它们时,河蟹们便迅速地潜入水中或钻入稻田。村民叶成玉迅猛出手按住两只河蟹,随后麻利地从稻地捡起来。“你们看,现在河蟹还不太肥,再过一段时间,它腹部鼓起来,就是蟹黄肥的时候了,咱这个稻田蟹吃起来,可一点也不比那大闸蟹差啊!再过一个月,我们开始收割水稻。今年水稻加养蟹,一亩地能增收600元左右。”
上盐湾镇镇长付榆森说:“目前,已建成的陈崖窑小杂粮加工基地即将投运,为我们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和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依托陈崖窑小杂粮加工基地,我们将引进合作企业,着力扩大‘三十里盐湾富硒大米’品牌影响力,大力拓展大米市场,为‘三十里盐湾富硒大米’打开销路、打开市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