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变大,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等进入高发期,随着国庆假期来临,人员外出旅游、聚餐频繁,做好个人卫生的同时应做好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百日咳的防护。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平稳进入“乙类乙管”新阶段,建议始终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1)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者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现阶段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为:①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包括3-17岁未感染且尚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人群,以及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②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2)做好日常防护,应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4)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建议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外出全程佩戴口罩。感染者居家期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
2.流行性感冒预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冬季节高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容易引起传播,应做好流行性感冒的防护。
(1)学校要加强晨午检,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带至校医室进行核实处置,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疗就诊。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记追踪制度,一旦出现疑似季节性流感聚集性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并配合开展调查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扩散。(2)教室应加大开窗通风频次和时间,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果是密闭教室,要开启换气扇及空调新风装置,增加室内空气流通。(3)保持教室、校园内的卫生整洁,及时打扫和清理垃圾,增加教室、走廊、洗手间等公共环境的清洁消毒频次,指派专人进行清洁消毒工作的督导检查。(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要保障水龙头等设施正常工作,洗手间内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教育学生接触扶手、玩具等公共物品后应及时洗手,或用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等清洁用品清洁双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5)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季节性流感及其并发症。接种流感疫苗后即使感染,仍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倡导学生接种流感疫苗。
3.流行性出血热预防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10月至次年1月出现的高峰,称为秋冬峰;4月至6月(或5月至7月)出现的小高峰,称为春峰。
(1)接种疫苗,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手段。接种对象为:出血热疫区居民及进入该地区人员,主要对象为16-60周岁的高危人群。(2)清洁环境,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风、床下不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清理老鼠隐藏场所及孽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毒尘埃,灭螨、防螨。(3)注意食品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食品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杜绝病从口入。家中食物不要裸露摆放,以防老鼠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将食物污染。(4)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5)注意个人防护,发现有死老鼠应深埋或焚烧,接触死老鼠时应戴手套或使用器具。野外作业时要注意灭鼠,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
4.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以粪-口传播为主,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也可传播。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儿童患者以呕吐为主,成人患者腹泻居多。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医院、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应做好防护。
(1)预防感染性腹泻,关键在于防止“病从口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平时多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2)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用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4)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5)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做好班级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聚集性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当地卫生相关部门。
5.手足口病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还可通过接触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疱疹液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发病以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1)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2)注意个人卫生,在触摸口鼻后,饭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掌握“七步洗手法”。(3)注意室内外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奶瓶、奶嘴及孩子常用物品要经常彻底清洗消毒。(4)做好“84”化消毒工作。按照《陕西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高发期与高峰来临时各发放一次,0-6岁儿童家庭保证2瓶“84”消毒液。(5)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避免与有发热、出疹儿童接触。(6)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拖延治疗或误诊易使患儿发展成重症病例,甚至导致死亡。(7)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疫情报告、通风消毒等措施,发现病儿及时隔离上报,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发现、报告和处置。
6.百日咳预防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近年来全球多国出现百日咳疫情回升的情况,我国百日咳疫情近年也呈上升趋势。
(1)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要求,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3)做好个人防护。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4)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和婴幼儿,出现持续性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诊。百日咳患者所在房间应及时通风消毒。患者接触物品应做好清洁和消毒。易感人群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