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北方十六国先后建立,彼衰此兴,民族矛盾尖锐,连年征战,苛捐徭役星繁,屠杀掠夺纷纷,生产屡被破坏,经济备受摧残。老百姓为逃避民间劫难而竞相出家,佛教发展更盛。出家人日多,不利于统治阶级征役,故引起多次沙汰僧尼之举。僧侣为逃避灾难,纷纷离开京畿城镇和名山大川,潜隐于偏僻的深山幽谷和当时政治不及之处。本县崛山寺就是其一。姚秦时始设立僧正,建立僧籍制度,派大臣往龟兹国请高僧鸠摩罗什来秦弘法。鸠摩罗什十多岁恍道,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佛经,在当时很有名气,三十多岁来中国,秦王姚兴曾与鸠摩罗什法师避暑于崛山,法师在此译《金刚经》1卷,并为此山命名:“耆阇崛山寺”。唐乾宁四年(898)在其上建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重修。为本县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宝刹。该寺距县城东北约20公里的崛山之上。海拔1651米,有东西两山,隔沟相望。其上多险妙之境和天然石窟,兹择尤简述如下:
景阳洞在东山的瘦驴岭上。深20、宽25、高15米。洞内旧有无瓦房21间,并有岩缝溜水积聚所成的滴泉一眼,盈而不溢,清澈可饮。其东北悬崖间有八仙台、二阳洞、三阳洞等石窟,无路可通,必须攀索登梯而上,险不可言。
珍珠洞在东山顶的西部。其境峭壁千仞、危崖若坠。崖半有石洞多所,俱西南向。昔人凿崖架设栈道以通各洞,但须匐身缩足而过。其最西一洞,名珍珠洞。洞内有椭圆形巨石,高大约丈余。表面满身锈结小石子,状如米粒成串,又如蜡融汁淋,颇似珍珠簇聚其上,故名珍珠石。站立石上,南望山外,则相距百里之遥,且隔以崇山峻岭的渭河、秦岭之水光山色隐约可见,故称奇观。珍珠洞的左方,又有皇经台、三皇洞,均在陡壁危崖间,下临深沟,茫茫莫计寻丈。欲至其境,必须攀素猱升而上,或缘木蟹行而过。
西山诸胜 西山万木丛生,穿林而上,有羊肠鸟道七十二盘。山上五峰拱罗,势若戟列。南峰有天王殿、睡佛洞、十八罗汉洞等。中峰有梳妆楼、琉璃殿等。东西二峰称为东石碣、西石碣。东石碣突出如塔,高耸插天。其南崖幽深险僻,鸟迹罕到。俗传妙善公主尝舍身于此,故称舍身崖。北峰称为香山,其上有妙善公主殿,殿壁有连环悬塑,工艺可观。
岐境旧多僧寺,而以崛山僧寺最为著名,故称崛山名刹,本县旧志列为岐山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