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树林“卖空气”,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还能赚取大把的钞票,这对于“绿色榆阳”来说是一笔好生意。
近日,塞上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榆阳区小纪汗林场,探访这里在“生态绿化”中挖掘“经济价值”的历程。
探索交易,收获“卖炭”第一桶金
初秋的林场,微风中带着一丝凉意,一排排挺拔的樟子松汇成万亩林海,郁郁葱葱的枝叶遮天蔽日,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芬芳,阵阵松涛奏响美妙的乐章。
这片林场,不仅在当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在近年兴起的碳汇交易市场上为当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
“榆阳区林地绿地面积居全市第一,且大部分林区属于中幼林,正处于旺盛的生长期,森林固碳能力处于成长期和高峰期,发展林业碳汇具有优越的基础条件。”榆阳区林业局副局长张生平介绍道。
2021年,榆阳区组建成立了全省首家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并于当年12月首批发放3单林业碳票,监测期碳减排量5747吨,价值14.4万余元。
碳票是碳减排量收益权凭证,相当于一片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身份证”。第一笔交易的成功,让榆阳人看到了潜藏在绿水青山中的“金山银山”。
“这类碳票可以有效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全区80个脱贫村为例,未来每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5000亩林草资源,向林业部门申请发放林业碳票,按每亩碳汇0.2吨、每吨50元计算,每年可稳定收入5万元以上。”张生平说。
搭建平台,榆阳“绿碳”走向全国
为进一步打通变现通道,榆阳区积极开展了林业碳汇监测交易系统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组件和林业碳汇智慧平台的建设工作。该平台不仅可以实现碳汇交易的在线化、透明化,还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为碳汇交易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通过CCER交易平台,我们可以将榆阳‘绿碳’推向全国,更好地抵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清缴、大型活动碳中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张生平说道。
同时,为破解度量难题,榆阳区聘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对小纪汗国有林场等四个片区森林碳汇储量进行评估测定,对监测区的林草分布、质量、权属、保护等级等情况全面摸查,形成了监测区域森林碳汇评估报告,为测算碳汇量规模及碳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开展碳汇交易奠定了基础。
“2023年5月,我们与中海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林业碳汇交易合作协议,交易林业碳汇量20万吨,交易额1000万元。为我们的碳汇交易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张生平自豪地说。
科学规划,碳汇效益逐年增加
近年来,榆阳区探索建立林业碳汇储备机制,每年完成营造林30万亩,生态廊道建设100公里,“三化一片林”、美丽乡村、“微小公园”等绿化美化100余处,稳步推进身边增绿增汇。
该区还建立了碳汇林建设企业参与机制,将企业投资建设碳汇林列入重要招商引资事项,探索采取企地共建模式,鼓励能耗大户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实施碳汇林营造工程。定期邀请专业机构对企业营造的碳汇林进行碳汇能力评估,逐年累积企业碳汇指标,作为企业碳汇林指标储备,用于企业提取或用来置换能耗指标。
“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导大型赛事、会议活动主办方购买碳票, 打造零碳赛事、零碳会议、零碳活动;倡导个人低碳出行,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张生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