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岐山县人民法院五丈原人民法庭充分发挥“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的独特优势,大力传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辖区企业、服务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需要,全面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群众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五丈原法庭
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
更好的以“如我在诉”理念
创建良法善治工作新局面
把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转化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的生动实践
2023年3月
获评全省法院第三批
“示范法庭”
今天的“法庭风采”
让我们一起走进
乘“枫”而上解难题的
五丈原法庭
......……
以文化人 绘就和谐幸福画卷
走进五丈原法庭,一幅幅体现“以和为贵”理念和法院文化的展板呈现在眼前,不时有案件当事人驻足观看,细细品味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和’文化墙是我们工作理念的一个象征,我们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诉前调解优势,尽心尽力尽快为当事人解决纠纷,最快的一次仅用时1小时,就成功利用法院调解平台远程调解了一起异地离婚纠纷案件。”法庭副庭长康伟杰说。
一起相邻权纠纷案件中,原告张某、被告李某系上下楼邻居,因李某房屋先后两次漏水给张某造成损失,张某多次与李某协商未果,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致张某受伤,张某遂以身体受伤及房屋受损诉至法院,要求李某赔偿其损失。案件受理后,法官针对该案现状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并与李某一同前往张某家中查看漏水损失情况,进行现场调解。但由于双方对立情绪严重,调解陷入僵局。
“远亲不如近邻,你们这么多年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理应互相帮助才是……”“有矛盾可以好好商量,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打人是不对的,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在村委会,法官联合村干部及基层调解员对剑拔弩张的双方动以之情、晓之以理。
面对互不低头的双方当事人,法官另辟蹊径,邀请基层调解组织及双方所在村干部参与调解。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积怨已深的邻居终于冰释前嫌,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法治宣传+诉源治理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我有啥法律问题了,就看一看西岐法苑微信群,里面有专业法官给解答呢,很方便!”面对送法进村的法官干警,村口乘凉的大爷不住点赞。
近年来,五丈原法庭持续通过西岐法苑微信群,面向辖区群众实时发布法院工作动态、传播法治信息、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同时,常态化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邀请辖区小学生来法庭“零距离”感受法院工作,现场接受法治熏陶,法庭指导创建的五丈原北星小学被命名为2023年度市级“红领巾法学院”。
针对辖区企业众多现状,法庭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深入蔡家坡百万平方米工业园区和重点建设项目走访调研,推动司法服务精准对接企业,有效减少涉企纠纷的发生。同时,法庭还在北星村、唐家岭村试点设置了特邀调解员工作室,分别任命了1名善做群众工作、调解经验丰富的特邀调解员,组建以镇党委、基层调解组织、法庭为主的乡级调解组织,搭建线状解纷模式,有效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度。
为民解忧 践行司法为民初心
婚姻纠纷、劳务纠纷、借贷纠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这些是五丈原法庭办理最多的案件类型。如何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纠纷产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群众路线融入审判实践,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工作,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五丈原法庭始终坚持“如我在诉”理念,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小案”,将巡回审判延伸到村组,将矛盾纠纷就地审理、就地办结,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去说理,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去调解案件,推动“枫桥经验”落地生根,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满意度。
优化服务 提升群众满意度
“立案大厅把案立,民事诉状写仔细……”在法庭诉讼服务区的墙面上,有这么一首便民诉讼七字歌。
五丈原法庭以群众能看得明白的方式宣讲从立案到执行等诉讼程序,并引导群众积极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放置起诉状、撤诉申请书、委托书等模板,强化诉讼引导,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立案、云上庭审等服务,确保纠纷调解及时、立案及时、审理及时。
一位老人在建筑工地受伤,导致双腿瘫痪不能行动,建筑公司却拒不赔偿,老人有意告上法院,奈何家中儿女均在外地,只有年过70的老伴照顾,实在没法到法院立案。接到老人电话后,法官详细了解了事情经过及老人诉求,第二天便带着书记员来到老人家中,在老人床边完成了立案,并在案件审理中以微信、电话等方式及时与老人沟通联络,最终帮助老人拿回了赔偿款。
基层纠纷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小案不小办”,更考验着法官的司法智慧与审判担当。
近三年来,五丈原法庭年均受理案件300余件,调撤率达60%以上,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司法为民宗旨,用司法智慧滋养着这块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土地,为岐山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