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持续降雨侵袭,柞水县多地出现洪涝灾害,通信中断、房屋倒塌、道路桥梁及重要基础设施损毁……
“云开雾散终有时,风雨过后是晴空”。雨过天晴,洪水退去,全县干群全身心帮助受灾群众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一群迎难而上的勇者
“唰、唰、唰……”清淤的声音在红岩寺镇红岩社区此起彼伏。
在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下,各支群众队伍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对道路、房前屋后、河道沟渠进行淤泥和垃圾清理。根据实际,对过水的加工厂房、生产设备抓好设施维修、抢修,并进行清洁消毒;对农业受灾区域分类采取补救措施,受灾较轻农田进行清淤排涝、筑梯固坡、培土深耕,绝收田块实行农作物补种改种,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恢复生产。
“对面的河堤被水全部冲垮,这老房子里面全部进的都是泥,我们现在组织亲戚朋友积极清理淤泥,不等不靠,希望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红岩社区居民黄伟说。
尽管污泥沾满鞋袜、汗水湿透衣背,大家仍然干劲十足,配合默契,不一会儿路面便恢复了畅通。
同样忙碌的一幕幕,也在杏坪镇、瓦房口镇、营盘镇、曹坪镇等受灾地区不断上演。
来到杏坪镇鹰嘴石搬迁点,大型装载机来回穿梭,全力清理厚厚的淤泥,党员干部和热心群众或肩扛铁锹或手拿扫帚,清理灾后残留垃圾。
“我们投入了7台铲车等机械,还有300多名居民自发行动起来,加快排涝清淤,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杏坪镇副镇长张力介绍。
机器轰鸣声、铁锹叮当声、扫帚沙沙声,奏响了干群一心、携手重建家园的奋进之歌。
一个做百家饭的路边摊
7月23日中午,在凤凰镇凤镇社区一处空院子里,几张灶台炉火烧得正旺。
此时,室外温度接近32摄氏度,村民陈道成顾不得抹掉脸上的汗珠,挥着大铲翻炒着锅里的土豆丝。
“真没想到,我会成为掌勺大厨。”陈道成说。
灾情发生后,来自各方的救援队伍迅速开展灾后救援,救援人员吃饭、喝水成了当下的难题。
了解到这一情况,陈道成想着自己红白理事会有做饭的家伙,便和同村搞餐饮的胡增杰、屈勇、霍开金等村民迅速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专门为救援队伍免费供餐。
“凡是来了我这里领餐的人,就没有说饿着肚子走的,这个时候能来的,都是我们的恩人。”陈道成一边用铲子搅着大锅里的肉一边说。
几天下来,这个临时服务点受到了当地村民和救援队伍连连称赞。
“只要我能出上一份力,哪怕只是做简单的饭菜,就一定会尽力,救援不结束,我们就不会撤离。”屈勇、胡增杰、霍开金等人眼神坚定地说。
院子里面烟火旺,餐饮供应不停歇,小院仿佛生意火爆的餐馆,来往就餐的人接连不断,填饱肚子的人们转身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救援工作中。
一支应急抢修队伍
在曹坪镇通往丰北河村的公路上,部分路段水毁坍塌,救援现场,大型机械正在对此路段进行加急抢修。
“我们调来6台挖掘机、1台装载机,早晨天刚亮就到工地上来了,午餐就在工地上吃,没有休息,全力以赴抢修水毁道路。”现场施工负责人赵胜安介绍。
“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12万元,人员620人次,挖机98台班、装载机56台班、运输车30辆次、保通车87辆次。修建便道42处,设立警示标志牌149处,摆放安全锥2570个,设置警戒线1.2万米,阻断路段已基本贯通。”商洛市公路局养护科科长赵鹏说。
“灾情发生后,我们迅速行动,目前具备抢修条件的受灾区域已全部恢复正常供电,其余道路未通区域,采用发电车、发电机临时供电,全力保障救灾及民生用电,待具备抢修条件后,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全部正常供电秩序。”国网柞水供电公司总经理唐开成表示。
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地党员、群众以及各方救援人员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救援一线,这座秦岭小城正在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杨 萌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