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灾后疾病防控知识要点
灾害发生后,由于供水系统毁损、食物被淹、居住条件受到破坏、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人群抵抗力降低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各类传染病。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安全,洪涝灾害灾后疾病防控知识要点要牢记!
一、 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洪涝灾害后最常见的疾病。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灾区主要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
预防肠道传染病最重要的是防止“病从口入”,不喝生水,喝开水;食物要彻底煮熟,剩余食品要彻底加热再吃;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熟食要有防蝇设备;饭前便后洗手;及时对病人的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接触排泄物后,应立即洗净手。
二、 预防皮肤病
洪涝灾害发生后,尤其是内涝积水长期不退的地区,皮炎的发病率很高,主要是人体四肢由昆虫叮咬、污水浸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炎性感染。
减少皮炎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下水工作期间,应每隔1-2小时离水休息一次,并立即认真清洗体表皮肤。若有伤口应立即脱离接触污水的工作,抓紧处理伤口。
三、预防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洪灾期间易导致流行和暴发。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预防措施:为做好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预防,要注意做好“三防”,即防治苍蝇、蚊子和老鼠的危害。洪涝灾害后,要充分利用蚊帐、灭蚊药、灭鼠药等进行防蚊灭鼠,做好人畜隔离,改善环境卫生,降低蚊密度、鼠密度,减少蚊虫叮咬机会和鼠类接触机会;对于蚊虫孳生地要及时清除,如各种积水场所,猪圈等也要定期药物喷洒进行杀虫。
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虽然洪灾多发生于夏季,但也存在灾后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加强手卫生,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五、预防水源性疾病
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一定要进行消毒;自来水管路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
六、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食品应储存在干燥、低温处,防止鼠药污染食品。
七、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个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
八、预防中暑
定时喝水,合理饮食,保障充足睡眠,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随身带上必要的防暑药物如清凉油、风油精等,一旦发现不适,可及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