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这小小的一根草,浑身都是宝。”近日,笔者在眉县齐镇南寨村艾绒加工厂的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将艾草加工成艾绒,并制作成艾条、艾香等产品(见右图)。近年来,南寨村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思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壮大艾草产业,使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710%2Feb2a19e0j00sgeer100pmc000m800g6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南寨村地处秦岭北麓,属半山区,山地面积7000余亩,村民们大多种植猕猴桃。为了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更好地发挥林下经济的资源优势,村上经多方调研考察,确定发展艾草产业。2020年,村上成立合作社,建起艾草种植基地,在空闲山地上种植艾草300亩,后来又投资500万元建成艾绒加工厂,引进艾草“三绒一灰”生产加工线和艾绒加工设备33套,发展艾绒产业。“艾草种一次收获多年,一年收割两茬,种植风险小、收益好。我们按照‘村党支部+ 合作社+农户’模式,使艾草从种植、干燥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可实现年加工艾草2000吨,产值可达1600万元。”南寨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召军说,除了生产基础的艾条、艾饼等产品,他们还开发了颈椎枕、靠垫、被子等有艾绒成分的保健产品,品种达20多种,周边各个县区医院与客商纷纷前来订购,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无论是种艾草还是加工艾条,一年下来收入不错。”南寨村村民侯菊红算了一笔账,她长期务工加上种植艾草,一年能挣4万多元。据悉,该村探索发展艾草产业,不仅为周边80余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每年还能给村集体增收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