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了耀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周浩就近年来耀州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近年来,耀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争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目标,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四个经济”,加快推动“一城三区三高地”建设,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转型与发展并重,县域经济实现跃升。坚持改旧育新、做大培强,重大生产力布局效应凸显,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耀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增势强劲,园区经济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的86%以上。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5.5%、17.7%、4.9%,位居铜川市各区县首位,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50亿元。粮食总产8.6万吨,实现“二十连丰”。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1.6:51.3:37.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50%,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二是政策与服务并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聚焦民营企业需求,抢抓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标准地”改革机遇,充分利用“陕企通”服务平台,出台《关于服务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营商赋能、护企减负、金融服务、引才育才”等方面配套政策,“台账式”为企业排忧、解难、纾困,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2023年,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54.4%,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市3.9、3.4个百分点,贡献了全区5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税收,撑起了耀州经济的半壁江山。铭帝集团被认定为瞪羚企业,秦瀚陶粒、尧柏水泥入选陕西省第四批绿色工厂名单。“秦瀚陶粒”被确定为 “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现全市“零”的突破。
三是改革与创新并重,开放经济稳中提质。耀州特色农产品出口历史悠久,在改革开放初期每年有近百吨秦椒远销海外。近年来,我们抢抓东西部协作政策机遇,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培育生产加工型外贸企业,推动香菇、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和服装箱包等产品走出国门。2023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68亿元,增长2倍以上,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今年3月份,自主培育的青砧苹果种苗首次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成为全省单次出口量最大的苹果种苗业务。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按照“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换”等思路,积极融入全省产业布局,组建了装备制造、特色农业、数字经济等7个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2023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8个,签约金额246.86亿元,与中能建、宁德时代、隆基、苏博特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空气储能发电站、重卡换电站、土木工程新材料等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呈现出招商提效、项目提速、投资提质的发展格局。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高标准打造了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企业开办“全链通”和“容缺办理”制度,“最多跑一次”、网上审批等事项均达到95%以上。推动营商环境向园区延伸,在全市率先成立2个驻园区政务服务站和1个税费服务站。高标准打造了1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企业落地提供了 “拎包入住”服务。
四是扩容与赋能并重,数字经济领先领跑。巩固提升全省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和全国“双创”基地质效,全力打造直播电商、工业品数字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科创基地5大功能板块。证通云数据中心项目全面开工,“东数西算”实现突破式发展。杭州飞地经济产业园建成,电商市场化运作水平显著提升。大数据产业园获批秦创原总窗口地市协同创新基地、全国“双创”基地。1家企业入选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截止目前,数字电商产业园入驻直播电商300余家,规模以上数字企业达24家,累计交易额突破400亿元,年交易量占全市的90%以上。同时,继续推进数字经济与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等深度融合,建成天都源果品等电商销售中心以及大数据智慧旅游平台、庙湾香菇智慧农业等项目,冀东水泥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两次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耀州区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预计上半年,9项主要经济达到预期目标,如期完成“双过半”任务,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抓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新动能、跑出加速度”机遇,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四个经济”迈出更大步伐。
一是聚焦县域经济,在产业转型、园区创建、城乡融合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推动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加快发展以现代果业、生态高效畜牧业、设施农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特色发展。高标准推进耀州省级经开区创建工作,加快水电管网、物流园区等配套项目建设,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打造现代化、高成长的产业发展平台。同时,纵深推进“拎包入住”,招引更多企业来耀投资,力争年底园区产值突破60亿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四好”农村路等总投资13.24亿元的100个千万工程项目,以城乡融合发展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底色。
二是聚焦民营经济,在培优扶强、市场公平、服务环境上强保障。实施民营企业培优扶强专项行动,落实“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优惠政策,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企业在细分市场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持续优化民间投资环境,强化民间投资的公平竞争审查保障、项目要素支持保障、政策资金争取保障“三重保障”,持续开展拖欠账款清理行动,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审查,破解民间资本“不敢投、不愿投、不能投”等问题。落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联系民营企业“服务专员”等制度,执行好营商环境“七不准、七必须”制度和“十条措施”,解决好民营企业发展堵点卡点,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三是聚焦开放型经济,在组团建设、双招双引、东西协作上促创新。推动西安都市圈耀州组团创新建设,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共建、创业创新共兴、优势产业共赢、文化旅游共荣、营商环境共创、绿水青山共治、品质城市共促、社会民生共享”八大行动,通过融入都市圈、嵌入双循环,提升区域经济外向度。推动双招双引创新方式,从招引项目向项目人才并重转变,紧盯我区主导产业和“一城三区三高地”产业布局,动态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更加注重以企招企、以商招商,力争全年招引项目100个以上,引进资金260亿元以上。加强与江苏东台的经济合作,在园区建设、产业引进、“陕货进苏”等方面做深做实,深化与河北安国、佛山顺德等友好城市合作,在生物医学、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中医康养等领域寻求合作。
四是聚焦数字经济,在基建赋能、产业赋值、民生赋智上求突破。以大数据产业园为核心,加快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产业培育、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应用示范、数字技术服务等重点工程,推动数字新基建项目布局建设、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升级,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注重数字经济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具备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智慧景区、智慧物流,推动传统农机装备和生产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乡村建设,着力推动智慧社区、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公共服务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改造,强化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乡村事务管理智慧化建设,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效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耀州区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守正创新、真抓实干,纵深推进“三个年”活动,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大力发展“四个经济”,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耀州实践新篇章,以优异成绩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