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蓝天白云为幕,巍巍秦岭融入其中。在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镇安,山涧溪流潺潺、森林绿意盎然、村庄变景区、农房变民宿、特色产业千帆竞发……一幅幅和美画卷跃然眼前。
近年来,镇安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生态功能县定位,以生态为底色,以干净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美丽为形态,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乡村蝶变满目新。
鱼洞河畔“觅乡愁”
镇安县高峰镇渔坪村,因境内渔洞河而得名,是镇安县整流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点村。依托渔洞河优质水资源,采取“村业态公司+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冷水鱼养殖 60 万尾,种植水杂果 120 亩、蔬菜 190 亩,开发系列产品 6 类 23 种,建成了集田园游憩、生态体验、科普教育、乡村休闲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园。
村庄变景区,全域旅游迈入“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去乡村感受一脉青山、一方绿水、乡愁时光。去年以来,渔坪村已累计接待 1.2 万人次,2023 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1 万元。
近年来,镇安将村庄、产业、土地、公共设施配套等实行“多规合一”,将村确定为生态康养型、农旅融合型、民族风情型、文化传承型、传统原乡型五种类型,加快建设一村一主题、一村一幅画的秦岭和美山水乡村。渔坪村作为农旅融合型,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以兰为媒“绘兰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在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工作中,镇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民俗民宿等农业新业态,全面叫响“来安去安·小城镇安”文旅品牌,推动农业由“出售产品”向“提供文化”“提供服务”转变。
从唐朝建县起,镇安就有栽种兰花的记录,高峰镇正河村一直有品兰花、育兰花、售兰花的习俗。依托兰花这一特色优势资源,镇安建设特色园区,投入1.09亿元资金,引进12 家企业和45家养兰大户,培育130多个珍稀兰花品种,建成秦岭惠兰保护繁育基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依托于此,镇安配建植料加工厂,打造“兰亭花市”,发展特色民宿,研发兰花酒、兰花茶、兰香点心、兰花宴等系列产品,建设兰花主题公园和口袋公园等,“秦岭兰花小镇 ·世界蕙兰之都 ”品牌持续打响。像正河村这些产业发展动能强劲的乡村,在镇安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小农户融入大产业、收获好“钱景”。
丰收村里“好丰景”
青铜关镇丰收村,背靠塔云山4A级景区,位于磨石沟3A级景区内,依托临近景区这一优势,主打“民宿牌”,发展精品创意、亲子休闲、大众服务三类民宿集群,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园、亲子互动体验园等,注重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去年一年,全村接待游客17万人次,带动当地150余名群众务工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2023 年,丰收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是丰收村连年“丰收”的要诀之一。在丰收村,村集体把荒滩地等荒废资产收回使用,与企业联营建设欢乐农场、停车场,收取租金,变废为宝;村集体把资金入股到企业,建设养蚕工厂、魔芋基地等,发展产业,变财为业;村集体将农户的零散土地、闲置农房等收储整合,联合建设小菜园、小果园,联营联产,变散为聚。2023 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2万元,远高出全县平均水平。
三引齐驱、三链同构、三度并举、三治融合,镇安在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中,持续跑出“加速度”。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县”“中国板栗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第二批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学习“千万工程”,探索“蝶变密码”,镇安将因地制宜、久久为功,持续绘就秦岭“和美乡村”新画卷。(倪方海 侯兴华 王佳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