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邀请未央区委书记刘国荣,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艾晨,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贾强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西安发布
,赞11
发布会上
未央区、西咸新区、经开区
分别介绍了
过去一年所取得的工作进展
并对外发布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
未央区委书记 刘国荣
2023年,未央区全年吸引1.56万个企业落户,增量全市第一,市场主体突破了21万户。地区生产总值达1565亿元,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9%,稳居全市第一梯队。
全年完成元朔大道等3条道路提升改造,高标准建成团结片区9条市政道路。在全区38个村全面开展城中村整治,新建改建停车场52个、活动广场31个、便民市场14个。完成市75中、未央路小学等7个校建项目,新增学位5040个。高标准建成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了4个社区医养结合“双中心”。
2024年未央区将聚力
“五个新提升”
推动西安国家中心城市
首善区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
在推动片区发展上实现新提升:在六村堡片区,推动未央国际科创中心、高仙机器人等项目开建,实现未央都市工业园建设的实质性破题。在徐家湾片区,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提高航空发动机产业本地配套率。在未央湖片区,发挥武德路科创街区的优势,吸引更多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在未央路片区,推动大明宫、龙首等商圈转型升级,打造更多甲级写字楼和特色楼宇。在汉长安城片区,实施遗址区全域自来水供水项目,彻底解决群众用水问题。
在优化城市形象上实现新提升:提速武德路东侧规划路等22条市政道路建设,建成开放朱宏路体育运动公园。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强道路扬尘和机动车排放等源头管控。
在强化基层治理上实现新提升: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七个全覆盖”专项行动。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志愿者及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基层治理。“一社区一策”推进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循序渐进丰富服务内容。
在增进百姓福祉上实现新提升: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615计划”,做实“名校+”和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办好团结学校等。完成区中医医院、区养老院建设,做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中心,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实现新提升:建立“五上”企业“白名单”机制,“一企一策、分类分级”培育,确保全年新增“五上”企业160家,筑牢稳增长的基础。推动重点项目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为未央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艾晨
2023年,西咸新区全年GDP增长7.9%,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落地330个项目、总投资近2500亿元;引进内资1108亿元、使用外资1.55亿美元。新增科转企业332家,新增科小4970家、高企1756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24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与中亚“五国六城”通航全覆盖。
西咸一体化发展精进,“两市一区”公交卡实现同城化同折扣、同待遇;290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跨区域通办。建成市政道路60.5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82万平方米,新建绿道63公里。新建改扩建学校19所、新增学位1.3万个;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建成投用。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460人,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5.6%。
2024年,西咸新区将以
西安都市圈极核区为统领
全力推进秦创原总窗口建设
和西安—咸阳一体化
↓↓↓
坚持西安—咸阳一体化立区初心,在打造西安都市圈核心功能区和重要增长极上聚力攻坚:年度实施总投资1542亿元的52个一体化重点项目,不断加快建设11条互联互通道路。全年新增“名校+”教育共同体8个以上、医联体2个以上。年内与咸阳市“跨区通办”事项增至400项。
坚持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在推动总窗口裂变释能和“双中心”成形起势上聚力攻坚:推动秦创原科技大市场、专利池一期建成运营,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18亿元。加快西安国际人才港、金融小镇建设,规划建设从孵化器到产业园的全链条科创载体。推动西安理工大学科创城、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坚持把“4+1”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在产业聚链成群和经济量质齐升上聚力攻坚: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旅体融合产业和都市农业,力争先进制造业规模超过500亿元,临空经济规模突破400亿元,“五上”企业突破1740户,民营经济总量达到330亿元。
坚持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主题,在发挥先行示范和提升城市能级上聚力攻坚:围绕产城人深度融合,建好新轴线、昆明池、创新港等示范性单元。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抢抓国家气候投融资和碳达峰双试点建设机遇,不断壮大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新产业、新业态。
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贾强
过去一年,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2000亿元大关,总量实现规模突破。全年引进项目178个,总投资额1649亿元,同比增长52.8%;实际引进内资860亿元,同比增长26%;实际使用外资(FDI)超2.5亿美元,排名全市第一,创历史新高。全年83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82.4亿元,新开工项目34个,竣工项目20个。
全年新增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0家,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2个。全年新增企业1.63万家,培育“五上”企业128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西安市中心医院经开院区、红会医院北院区、儿童医院经开院区3所三甲医院开诊运营,开元大剧院顺利投用,新建、改扩建学校4所,新增学位2790个,元凤三路、纬二路建成通车,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园10座。
2024年,经开区着力推动
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
向“质的飞跃”加速转变
努力在城市“北跨”进程中
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
当好工业经济主战场:全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新引优相结合,力争全年引进项目200个、总投资1650亿元。截至一季度,已新签约鹏瑞利、西安超晶、航空发动机等项目43个,总投资275.75亿元。统筹推进北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泾渭工业园、渭北工业园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中心区和高铁新城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加快中粮可口可乐、德国依必安派特、美国百事食品等重点项目建设。
当好改革开放主力军: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推进综保区优化调整和创新升级,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支持隆基、陕汽、吉利等重点企业走出去、扩市场。力争全年引进外资先进制造、研发项目15个,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以外资突破提升开放经济发展水平。
当好产业创新主引擎:深度融入西安“双中心”建设,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全面推动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建设成形起势,着力打造秦创原新材料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7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800家,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