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调和了我们多年的婆媳紧张关系,让我们全家和睦相处了。”这是不久前西口回族镇石景村一位妇女张某琴高兴地说。
镇安县人民法院西口人民法庭辖西口、茅坪 、高峰、铁厂四个镇,其中西口、茅坪两个镇是全省三个民族镇之二。近年来,西口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深化拓展家事审判改革成果,深入村(社区)和百姓家里,着力以“源头预防、联动调解、培育良俗”的工作思路,推进民族地区家事纠纷诉源治理。2023年以来,西口人民法庭辖区家事诉讼纠纷下降18.7%。
多举措强化纠纷源头预防
该法庭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网格管理体系,借助辖区48名网格长、106名网格员、28名人民调解员等基层力量,建立“法官+网格”诉讼服务网络,将基层矛盾排查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及时掌握辖区回汉族群众矛盾纠纷苗头,及时主动就地化解纠纷。2023年以来,通过网格摸排、联合化解纠纷31件。
主动“走出去”,做到民情广熟悉。法庭干警充分利用回汉族群众农闲时节,晚上进农家等,广泛开展走访活动,面对面与回汉族群众交流,了解村情民意,掌握矛盾纠纷动态,实现纠纷早介入,常态化送法进村组、进社区、进院落、进学校、进企业,增强回汉族群众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2023年以来,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员、学生等观摩庭审3次,开展法治课宣讲8次。
多方联动减少调解障碍
西口人民法庭在巡回审判的基础上,还搭建了“法官+村两委+阿訇”的民族特色调解机制,在调解中充分尊重和利用民族习惯解决回汉群众的家事、烦心事,为家庭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2023年以来,有31件家事纠纷实现诉前化解,大大节省了诉讼资源。
在西口、茅坪两个民族镇充分发挥住寺阿訇的威望,将他们作为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主要力量,还组建了女党员、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等成立了“巾帼调解队伍”,重点在情感障碍上入手,多元化开展家庭矛盾纠纷调处。2023年以来,阿訇、妇女巾帼调解社队等调解案件18件,调解成功16件。
着力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
西口人民法庭联合所辖镇司法所、镇村(社区)妇联会,在村(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在易地移民搬迁点设立“家庭教育工作室”,重点识别离婚、抚养两类纠纷案件中的家庭教育问题,共同为问题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引导辖区群众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模式和良好的家庭氛围,依法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2023年开展家庭教育指导7次,完成案例普法宣传5次,开展交流3次。
利用人民法庭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独特优势,深入了解村民法律需求,采取“幸福家庭微课堂”“农家讲法邻里会”等方式,通过邀请辖区“最美家庭”“最美爸爸”“最美妈妈”代表现场分享家庭教育心得,通过以典为榜,以案引共鸣,增加夫妻感情和家庭责任感。2023年以来,开展“法律邻里会”10余次,评选最美家庭11户。
西口人民法庭通过公开审理宣传一批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依法惩治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生而不养等不良风气,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邻里和睦”等文明乡风。2023年以来,公开审理涉及彩礼、相邻、赡养、抚养纠纷案例13件,相邻纠纷、健康权纠纷、彩礼类、子女抚养等纠纷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