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圣水——润德泉史话
杨慧敏
润德泉古称“周邸治泉”,亦称“周公圣水”或“灵泉”“圣水”。三千年来,当地老百姓称其涌涸可预兆岁之丰稔。唐大中元年(847)冬十一月十七日,时名周公祠的周公庙内刮了一场大风,祠内枯竭多年的“灵泉”水“五处一时涌出,又有七处见出。”时任凤翔府节度使崔珙以泉水久涸复出而视为祥兆,于大中二年(848)上奏朝廷,并画图一幅呈上,希冀将此泉此事列入典册,以荣国家。唐中书省接到崔珙的奏状后,认为“泉出必表政成”“实彰圣德”“皆合理代”“望付史馆,书为国华”“宜赐名‘润德泉’”。宣宗皇帝亦以为国瑞,慨应中书门下之奏请,颁《润德泉赐名答诏》。继后,崔珙又上《赐名润德泉谢表》。大中二年(848),凤翔府节度使崔珙奏状、中书门下签呈、唐宣宗李忱答诏、崔珙谢赐手诏表四文合一,“刻石记年,置之泉侧”,从此以后,“润德泉”蜚声远迩。
北宋《湘山野录》载:“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凤翔奏:岐山县周公庙有泉涌出。相传时平则流,时乱则竭。今其泉复涌,澄甘莹洁。太宗嘉之。”可知宋太宗对润德泉亦情有独钟。
北宋治平元年(1064)秋,时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苏轼拜谒岐山周公庙,他创作的七言律诗《周公庙》影响深远。苏轼在其诗序中记到:“周公庙在岐山县西北半舍,有庙存焉,庙后百步许,有泉涌冽而出,国史所谓润德泉也”。诗作写道:“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翠凤旧依山硉兀,清泉长与世穷通。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濛。牛酒不来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此诗借古喻今,以诗言志,表达了苏轼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和期盼改革弊政的壮志情怀,该诗是苏轼早期诗作的代表作。因为该诗气象恢弘,寄意遥深,影响深远,苏轼之弟苏辙首步其韵,和了一首《次韵子瞻题岐山周公庙》诗:“周人尚记有周公,禾黍离离下有宫。破豆烝豚非以报,野巫长跪若为通。山围栋宇泉流近,凤去梧桐落叶濛。有客赋诗题屋壁,二南犹自有遗风。”此后,历朝历代许多文人士子均步苏轼该诗之韵,接踵创作的《周公庙》诗作达三十多首,这些诗作被宋以后各种方志文献广为收纳。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春,润德泉水复涌,县令刘桢等开渠引流,灌溉农田,造福于民。庙内留存《润德泉复出记》和《周公庙润德泉复涌记》两通碑石,均记述上述事件,兼歌颂泉水复涌之昭祥示瑞。其中《润德泉复出记》碑阴刻有元人提名诗作多首,其中署名奉训大夫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魏□七律诗云:“行人何处吊西周,文宪祠前草树秋。凤凰不来清梦断,黍离偏入客心愁。山冈废殿依稀在,竹园清泉寂寞流。却笑居民更痴绝,一炉香火配先牛。”可见,当时的周公庙是一片荒芜景象,此盖金元之际,周公庙不免遭兵火使然。但是,上至官衙下至百姓,人们对润德灵泉的顶礼膜拜,在任何时候都丝毫未见减弱。
明代曹学佺著《舆地名胜志》载,周公庙泉水出,必然“时泰岁丰”。明代《食物草本》中明确记载:“润德泉水味甘,主补元气,治劳疾,泄肺邪,通隧道,降痰火”。明天启乙丑年(1625),钦差立“周公圣水”碑于润德泉侧,足见此泉在明代的地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慈禧太后驻跸西安,派人专门搬运润德泉“周公圣水”供其享用。
据史料记载,自唐大中二年(848)至今的1170多年间,润德泉水涌涸33次,期间,最短间隔为期2年,最长间期70年以上。
自唐以来,历代对润德泉均有疏浚维修。元代河南太守孔克任撰书的《岐山周庙润德泉碑》记载:“有井作亭,覆以翠瓦,旁出八觚,井方四跬,厥深倍之。”清代宋金鑑《重修润德泉记》载:“邑人士议易以石,爰于道光二十七年鸠工,二十八年竣事,约费制钱五百余缗,石阙周建,藻槛回环,龙吻承流。鳌头吐水,较之旧规,斯为美矣。”自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润德泉至今,该泉保护完好。其泉深约丈余,泉眼用石板砌成正方形,边长三尺。泉间井壁分三层,俱用石条砌为正八边形,层与层之间雕饰蔓草、莲花、飞龙,其第二层东西南北四边台沿雕有鳌、鱼、蟾、龙头等圆雕,其它四边分别有胡人、石猴等圆雕。泉水涌流时,鳌、鱼、蟾口吐水入泉,从正南龙口溢流而出,注入渠中。地面以上部分,建有八角形石栏杆,每边由两块石栏板组成,中间由方形栏柱相衔接。石栏板两面浮雕牡丹、松柏、腊梅、奔马、走狮、蝙蝠、祥云、日、月、羊等图案,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望柱上雕刻四大天王圆雕,整组润德泉石雕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雕各方神祇日夜守护着这眼华夏历史名泉。
像润德泉这样备受唐、宋、明、清四朝帝王青睐,广受百姓几千年来膜拜的历史名泉,在中华大地上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能与它相比肩的了。
清人冯拱辰有联语曰:“汪洋至今思圣德,滂沱依旧咏灵泉。”如今的润德泉,圣水更涌,其味更甘,兆世更瑞,它承载着古圣先贤、历代仁人志士的期盼与梦想,滋润着西岐大地,承载着礼乐文明,流淌着华夏文脉,其涓涓细流汇入渭河,奔向黄河,走进大海,它永世都在不遗余力地传颂并和鸣着礼乐中华的盛世乐章!
岐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慧敏先生与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会小说分会会长于安林合影(2023年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