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4日甲辰清明节
岐山李家道二组搭台唱戏
祭祀大唐太史令李淳风
会期三天,正在进行
丝绸之路上的千年村落
文·赵智宝
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东北约3.5公里之处,有一个方圆几百里有名的村子,它就是今年8月被宝鸡市公布认定为首批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的李家村,又名李家道。
李家村坐落于千山南麓,地势平缓,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行政隶属岐山县凤鸣镇吴邵村,为一个自然村。
据史料记载,李家村村名有两种说法:1989年出版的《陕西省岐山县地名志》中记载道:“李家村,位于县城东北3.5公里处,又传为唐初天文学家、太史令李淳风故里,今村内尚存李淳风墓冢及祠。”1992年8月出版的《岐山县志》,传称李淳风为岐山县凤鸣镇李家道人。2021年新出版的《岐山县行政区划图》中,也标明为李家道,李淳风墓以图标标之。
李淳风雕像
别看李家村这个村庄不大,人口不多,如今只是一个自然村,但却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宝地。它在过去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演绎出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
据考证,丝绸之路在岐山境内的主要通道是:长安—雍城—陇州道,在西周时称西方干道、西方大道,西汉称长安高平道。秦汉时期,帝王西行孝祀,在沿途设立扶风美阳宫、岐山李家道行宫、凤翔蕲年宫、千阳走马楼行宫、陇县回中宫等行宫,成为通往陇西、西域的主干道之一。
岐山李家道行宫,作为丝绸之路必经之路沿途设立的一个重要驿站,位于岐山县凤鸣镇李家道村南,面积约1万平方米,距离岐山县城3.5公里。1988年,文物单位在开展文物古迹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夯土基址,陶下水管道,还采集到战国“双獾”“单獾”“云纹”等瓦当,以及大量砖瓦残片,应为一处秦汉宫殿遗址。
为什么李家村又称李家道呢?按照岐山当地的发音“道”实则发音为“套”,如碾道、胡同道、街道,村名中亦有冯家道、齐家道等,而“道”实指略低于两边的一种地势。李家道过去一直位于从千山涝川出山后的沟道边,以居民姓氏得名李家村,以地形特征得村名,所以人们也形象地把它叫作“李家道”。
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历算学家李淳风,于公元602年出生在李家道。据考,李淳风父亲李播在隋朝任高唐尉,因“秩卑不得志”弃官治学,举家由今山西太原迁居今岐山县吴邵村的李家道定居,地名因人而出名。时至今日,往往知道李家道的人多,而对李家村知者甚少,感到陌生。
秋日的一天,笔者来到李家村,老远望去,在该村的东头就看见一座堆积庞大的古墓,墓冢绿树成荫,墓顶长有一棵药树,树冠很大,但已枯死,据说已有一千多年树龄,乡亲们指引说这就是他们的先祖李淳风之墓。据记载:李淳风祖籍岐州雍县(今岐山),唐太宗时期名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历算家。
紧靠大墓一路之隔东侧便是李淳风祠堂,三间大瓦房,坐北向南,其建筑古色古香,幽雅古朴,颇有特色。祠堂门前左右两边立有李淳风纪念碑和李淳风祠堂重修纪念碑。自称是李淳风后辈的李老先生介绍说,于公元1500年间的明代中期,为纪念这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自然科学家李淳风,当时的岐山地方官员奉旨在李家道村修建了李淳风祠堂。多少年来,李氏家族每月逢初一、十五都去那里集会,举行礼仪。李淳风祠堂早在清代维修过几次,以后再没有修缮,屋顶漏水很严重,门窗油漆多脱落。
新中国成立后,1996年以来,乡亲们筹资对祠堂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翻修,祠堂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与昔日相比,李家村真可谓是日新月异。乡亲们建起了砖木结构的大瓦房,不少人家盖起了小楼,笔直的一条街道全部水泥硬化,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干净整洁。
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近年来,村口建起了古朴的淳风牌楼,建起了幽雅宽敞的淳风广场,村里的李淳风大道连接岐山县城,通上了公交车,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同时,村上还建起了很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村史馆,以李淳风的生平事迹、历史贡献为主要内容,特色突出,充分体现出了村史馆“记录历史,留住乡愁”的特点和作用。来此地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不仅有周边的游客,还有研究李淳风的专家学者等。如今的李家村成为关中西府乡村旅游的又一个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