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陕西 > 正文

清明将至,一起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知识

0
分享至

祭先烈,苍柏含翠风拂岗;

敬前贤,青松吐绿水流长;

山低昂,万谷呜咽声浩荡;

雨飘扬,千语悲泣疑惆怅;

过寒食,杯中薄酒浸细壤。

清明节由来

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春分节气之后15天,为清明节气。“清明”目前是24节气中唯一一个节日。我国清明扫墓的传统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在《孟子·齐人篇》中曾提到,有一个齐国人经常到东郭坟墓间乞食扫墓的祭品,被其他人耻笑。由此可见,在战国时期,扫墓习俗已经盛行。
到了秦汉时期,祭扫坟墓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中这样记载,御史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那天,“还归东海扫墓地”。
而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后来回到晋国,继位后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功名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他的气节,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流传至后世的“寒食节”。到了唐朝,唐玄宗更是将寒食节扫墓定为当时“五礼”之一。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即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民俗

清明三候

古人描述的清明物候为,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美好如约而至;二候田鼠化为鴽(rú):字面意思是老鼠变成了鹌鹑那样的鸟儿,其实是在说喜阴的田鼠回到地下洞中,喜阳的小鸟来了;三候虹始见:雨过春深,则见虹霓,七彩霓虹定格春日胜景。

祭扫踏青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是天朗气清的清明,也是踏青寻春的清明,更是情深追思的清明。清明的民俗内涵相当丰富: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其中两大主题,还有插柳戴柳、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闲趣闹趣流传于今。
此外,清明对农家来说,正是春耕、春种、春管的大好时节。这一天,有诗情画意,也有泥土气息,更有浓郁的人情味。

清明节主要传统美食

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如鸡蛋、冷饽饽、冷高粱米饭、枣糕、馓(sǎn)子等。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艾粄(bǎn)、暖菇包、乌稔饭、芥菜饭等习俗。

关于描写清明

的诗歌

清明:

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5.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

7.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王禹偁《清明》

8.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为什么要过清明,

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清明,教会我们不忘本

曾问过一位年长的伯伯:“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每年坚持清明祭扫呢?”伯伯说了一句话,令我感触颇深:“人这一辈子如果没有根,走到哪里都是漂泊。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往何处。”
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根”是祖先,是亲人,是故土。清明时节寻根问祖,其实是提醒我们做人不能忘本——既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出发,因何而出发;更要遵循父母的教诲,传承先辈的精神。

清明,教会我们在爱中告别

网上有个问题:“祭祖扫墓,真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有人回答说:“祭祖,相信的并不是鬼神,而是相信亲人对我们的爱是不会消失的,他们在我们心里留下的回忆也不会消失。”
死亡,只是改变了生命的状态,并未结束我们与亲人的联系。在这场年复一年的仪式里,最好的缅怀是记得,也是放下。那些有关生死的话语,教会我们在爱中学会告别。

清明,是一个有关“传承”的日子

我有一个同事,每年清明去陵园,一定要带上自己的小孩。他说,这种一年一次的经历,会让小孩慢慢知晓血脉的延续,体味责任、礼仪和感恩,这比言传一百遍更有效。
因小见大,由此及彼。这可能也是岳姓族人非要去杭州忠烈祠,两岸三地非要去黄帝陵的原因吧。清明,是一个有关“传承”的日子,有哀思、有纪念,是责任、是感恩。不论家教传承,还是家国情怀,都寄寓在这四月的叩拜之中。

勿忘清明,且惜当下

清明节落在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却也是所有节日中最伤感的。当我们急匆匆地行走时,别忘了停下脚步,回头看一看。人生终有别离,但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天清气明,杨柳泛青,愿你不负时光,珍惜当下,带着所爱之人的嘱托,勇敢而从容地过好每分每秒。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英皇噩耗频传!这次,除了陈伟霆,没人救得了欠债166亿的杨受成

英皇噩耗频传!这次,除了陈伟霆,没人救得了欠债166亿的杨受成

葡萄说娱
2025-07-09 11:10:16
3小时,存了16.1元!上海农商银行同意兑换,客户需全程在场!

3小时,存了16.1元!上海农商银行同意兑换,客户需全程在场!

浪潮新闻
2025-07-09 16:41:00
湖人官宣!感谢海斯成全交易!佩林卡这“帽子戏法”玩的6……

湖人官宣!感谢海斯成全交易!佩林卡这“帽子戏法”玩的6……

清游说娱
2025-07-09 11:08:41
华为的草台班子,越大声越安全

华为的草台班子,越大声越安全

正言智驾
2025-07-08 20:05:30
12名战友来家聚会,5天花5万!妻子要赶人走,丈夫咬牙“再等等”

12名战友来家聚会,5天花5万!妻子要赶人走,丈夫咬牙“再等等”

第四思维
2025-07-07 12:49:49
员工一觉醒来集体失业!深圳百亿大厂凌晨宣布停工停产,原因曝光

员工一觉醒来集体失业!深圳百亿大厂凌晨宣布停工停产,原因曝光

新语爱八卦
2025-07-09 15:34:25
杨瀚森队内训练展多重角色!吃饼+策应+三分全把控,地位必然不错

杨瀚森队内训练展多重角色!吃饼+策应+三分全把控,地位必然不错

篮球资讯达人
2025-07-09 17:10:01
一个花卷33,一碗豆腐汤要69元,贵到离谱的西贝,为什么是挤满人

一个花卷33,一碗豆腐汤要69元,贵到离谱的西贝,为什么是挤满人

青眼财经
2025-07-08 19:53:47
李小璐二胎风波升级!蛛丝马迹被扒,和贾乃亮复婚传闻才真相大白

李小璐二胎风波升级!蛛丝马迹被扒,和贾乃亮复婚传闻才真相大白

新语爱八卦
2025-07-09 15:42:51
苏联一共建了9艘航母,为什么俄罗斯只分到1艘?剩下8艘哪去了?

苏联一共建了9艘航母,为什么俄罗斯只分到1艘?剩下8艘哪去了?

瀚霖学史
2025-07-09 10:43:43
血铅异常儿童家长不认可枣发糕是病因,多名家长发声!

血铅异常儿童家长不认可枣发糕是病因,多名家长发声!

大象新闻
2025-07-08 09:00:07
A股:指数“精准”收在3493.05,不出意外,明天将迎来“回落”?

A股:指数“精准”收在3493.05,不出意外,明天将迎来“回落”?

阿伧说事
2025-07-09 15:20:58
震惊!梅州一单位减发津贴,退休老人受困,1000多万水费难追回…

震惊!梅州一单位减发津贴,退休老人受困,1000多万水费难追回…

明月杂谈
2025-07-08 12:46:29
明星粉丝强闯厦航头等舱,司乘人员大喊飞机还没停,机场警方回应

明星粉丝强闯厦航头等舱,司乘人员大喊飞机还没停,机场警方回应

界面新闻
2025-07-09 16:57:07
中美军事实力有多大差距?张召忠: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别再被误导

中美军事实力有多大差距?张召忠: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别再被误导

混沌录
2025-05-12 18:38:14
3名宇航员着陆月球后离奇死亡,死前留下遗言:千万不要直视红月

3名宇航员着陆月球后离奇死亡,死前留下遗言:千万不要直视红月

古怪奇谈录
2025-07-08 14:52:15
长城汽车面向35岁以上人才开启专场招聘!魏建军:35岁不应是终点而是起点

长城汽车面向35岁以上人才开启专场招聘!魏建军:35岁不应是终点而是起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20:24:06
养老金调整有信儿了?老人关心的这几点,今天说清楚

养老金调整有信儿了?老人关心的这几点,今天说清楚

深析古今
2025-07-09 15:48:56
左宗棠收复新疆代价有多大?看阵亡了多少勋贵,数据名单触目惊心

左宗棠收复新疆代价有多大?看阵亡了多少勋贵,数据名单触目惊心

历史伟人录
2025-07-07 13:41:49
反腐败必须规范权力运行!中央提要求,多省份密集部署

反腐败必须规范权力运行!中央提要求,多省份密集部署

政知新媒体
2025-07-08 23:19:21
2025-07-09 19:44:49

头条要闻

"和尚爸爸"道禄被指有多栋别墅 曾"染指"数名救助宝妈

头条要闻

"和尚爸爸"道禄被指有多栋别墅 曾"染指"数名救助宝妈

财经要闻

金店业绩分化 为何"一口价"卖得更好了?

体育要闻

开了16年F1,他终于第一次站上领奖台

娱乐要闻

周杰伦开抖音号疯涨三百万粉丝

科技要闻

下一任苹果CEO,可能是这位iPhone的掌舵人

汽车要闻

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 天神之眼全面OTA升级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艺术
教育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踏入时光长廊!岐山八景诉说古今岁月风华

在迪士尼私联“内胆”,图啥啊?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教育要闻

你不信任的眼神,比错题还扎心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