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6 16:07:00 来源: 商洛司法
陕西省
举报
大年初四,村民肖某通过微信联系到达仁司法所工作人员,气冲冲地说:我未结婚的女友和我分手十几年了,我和她生的女儿一直由我抚养,她竟然过年威胁我索要女儿的抚养权,你说气人不气人!工作人员耐心地听肖某把事情的经过说完后,给肖某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安慰肖某不要生气开心过年,如果需要法律援助,司法所一定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肖某开心地说:有你们司法所真好!
近年来,达仁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解心结”调解工作法,化解群众心头事取得了良好成效,这只是一个缩影。他们的做法是: 搭建“民心桥”。达仁镇整合镇、村、组、片四级干部力量,组建达仁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群;开通微信视频号、抖音视频号、微博账号,镇政府持续向网络平台推送信访维权联系方式,结合群众会议、普法活动等聚集机会,向广大群众公开征询服务意见、建议、满意度,为群众的烦心事打通了公开诉说“民心桥”。落实专人在单位各个服务窗口值守,将“八小时”外的时间与“八小时”内的时间同等对待,全天候为群众提供服务,为群众的烦心事打通了面对面诉说“民心桥”。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畅通了化解群众心头事的“康庄道”,畅通民心路。达仁镇按照“一间规范调解室、一个规范调解标识、一块牌子、一枚印章、一套工作制度、一支调解队伍”的标准,建成达仁镇“解心结”调解室;发挥各村(社区)“小板凳议事厅”、“小碗茶说事室”等品牌调解阵地的作用,带动全镇调解阵地向基层延伸,向群众靠拢,缩短干部与群众“心路”的距离。达仁镇以法官、公安、司法人员为调解主力,以轮训、学习、现场调解等方法提升调解员的能力,以“案件奖补”、表彰奖励、问题通报等办法激发调解员活力,通过“三力”齐发,打造过硬的调解队伍,为打通民心路提供人员保障。制度护民利。针对调解员在担当履职、调解程序、调解行为、案结事了等管理触角延伸不到位的“中梗阻”,达仁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为准绳,以《全国人民调解规范》、《陕西省人民调解条例》为依据,制定出台了《达仁镇人民调解工作制度》、《达仁镇关于调解员奖励、处罚措施的意见》等规章制度,为调解员的管理提供了“定盘星”,也为群众争取合法诉求、制约调解员提供了“方向盘”;调解员在群众中的形象逐渐向好。措施合民意。针对群众一件诉求向多个单位信访,而多个单位又相互推诿的“中梗阻”,达仁镇坚持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落实大调解举措。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优势互补、有效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引导调解员与群众交心,主动参与化解矛盾纠纷,长期奔走于当事人之间,用心对待每一位群众的每一个细小诉求,用情理、用法律条文、用社会影响、用案例后果等与当事人谈心、交心,共同探讨破解矛盾的症结,寻找解决方案,直到当事人放心,愿意将揪心事交给调解员办理。针对群众“上访”跑路难的“中梗阻”,达仁镇坚持为群众服务做为根本出发点,落实调解员“下访”措施,定期深入到村、组、片、户,及时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对于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建立矛盾纠纷化解销号台账,定期提交镇党委、政府会议研判,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闹心事全部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有效预防了群众盲目信访等现象发生。送法润民心。达仁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知识编制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通过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向网络用户持续推送,利用镇、村干部走访入户,召开组、片、院落群众会议等聚集之机,持续宣讲,同时发挥法治带头人的作用,聘请其为“八五”普法义务宣传员,利用8个法治带头人代步车辆悬挂“八五”普法标志牌,安装车载音响,全天候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达仁镇“八五”普法专用车辆和音响设备,定期深入到搬迁点、集中院落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通过网络、会议、车辆、阵地等全方位送法行动,让群众在指尖、出行、生产、生活中不断受到法律沁润,将法治思维植入民心。关心解民忧。达仁镇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留守老人采取关心措施,真正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针对社区矫正对象身份特殊、就业困难的问题,帮其申报特殊人群相关救助项目,扶持其利用自己的专长谋生;针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身份特殊就业困难的问题,镇上坚持每月对辖区内15名刑满释放人员进行走访、电话问候,采取就业引导、心理疏导等措施,让刑释人员感受到法治的温暖。同时将困难群众最盼望、最期待的事情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成立专班落实专人,按照周汇报月研判的思路及时将群众最揪心的急难愁盼事纳入到党委、政府的决策落实之中。村民李某也是“解心结”调解工作法的受益者,李某长年在外务工,2022年村委会实施通组路加宽工程,村组干部未和李某取得联系便组织施工,毁坏李某的经济林木,李某回来发现后异常生气,于是多次找组长和村委会要求赔偿,但村组干部都以集体工程李某自身受益为由互相推诿拒绝赔偿损失,李某找到镇“解心结”调解室后,工作人员一方面耐心细致地给李某做思想工作,劝慰李某放下内心憎恨,另一方面及时联系镇、村、组干部集体会商,向李某做好解释和补偿工作,最终,李某开心地接受了调解建议。一年来,达仁镇通过“解心结”工作法处置网络舆情20起,电话信访130起,来访50起,镇政府在群众心中的信任度得到大幅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枫”景逐渐形成。
本文来源:商洛司法
责任编辑:
晏箐_shanxi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