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东麓的宁西铁道线上,活跃着一支16人组成的桥隧工队伍,他们肩负着宁西铁道线陕西境内上下行350余公里桥隧、路基设备分类检查、病害分析、整修方案制定和维修质量控制工作。他们就是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工务段商洛桥隧车间商洛桥隧检查工区的职工。
2024年甲辰龙年春运,是车间成立后面临的第7个春运。如何保证管内桥隧设备状态良好,确保春运期间铁路行车安全,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制定春运保障方案,对管内设备病害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和部署安排,确定检查频次、责任人,落实值班干部检查任务,保证桥隧设备处于稳定、可控状态,一切都已驾轻就熟。
年关将至,他们的检查任务中又多了路外安全环境检查、上垮铁路桥安全排查、公铁并行安防设备隐患排查、桥涵限高架安全排查、油气管线安全排查、长大隧道消防设施检查等多项工作。
全长1086公里的宁西铁路东起南京市永宁镇站,西至西安市新丰镇站,其中陕西境内西安局集团公司管辖248.285公里。“我们车间管辖单线总长175.085公里,上下行总计350.170公里。管内共有桥梁180座、隧道85座、山头303座、防护加固设备1159处,其中长度3公里以上特大隧道12座,500米以上特大桥22座。全长12.269公里的东秦岭隧道就位于我们车间管内,为全国第三长电气化双线隧道。”谈到管内设备情况,商洛桥隧检查工区工长冀拓如数家珍。
“秦岭山脉历经亿万年的演变,地质构造特殊,铁路桥隧设备病害多,地形地貌复杂,给我们的设备检修带来很大挑战。”商洛桥隧车间党支部书记魏晓军补充道。
冬日的秦岭,大风凛冽,寒风刺骨。这天,队员们如往常一样,又要出发对位于秦岭深山中的下南坪隧道进口Ⅱ级防洪地点进行例行检查。这里山头垂直高度65米,坡面有危石17处,其中3号危石群长8米,宽4.2米,距线路中心垂直高度36米,体积约131立方米,是最危险的一处。
一大早,7:50点名分配任务后,8:00整,满载检查人员的陕AR8592工程车从砚川工区出发了。“这处防洪点位于宁西线蔡家河站至灞源站间,宁西线K87+191下南坪隧道进口,是典型的崩塌落石多发地段。这个区间峰峦叠嶂、山高谷深,长大隧道比较集中,是典型的秦岭东部峰群地段。因汛期降雨冲刷、夏季日晒风化、冬季冻融、树木根劈、列车震动等因素,易造成岩石失稳、发生落石而危及行车安全。”魏晓军说。
大约9:20左右,车子停在了一座铁路桥下。一行人携带着检查锤、钢卷尺、油漆、扁油刷等工具,冒着刺骨的寒风,沿着一条三步一拐、五步一绕的上山小道攀登而去。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查危石群有无异样,危石支护设备、被动防护网是否状态良好。如有异常变化,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研判分析,制定方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确保春运期间列车运行安全。”砚川检查班副工长李栋说。
沿着窄窄的洒满树叶和杂草的水泥步道拾级而上,林荫间还积存着厚厚的积雪。沿途苍松与灌木交相呼应,三五米的间隔,走在前面的职工就会隐入丛林之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由于经常奔波在大秦岭的深山老林之中,与山石和野草打交道,时常隐没于荒草丛林中,职工们戏称自己是‘秦岭卫士’,在旅客看不到的地方,为春运默默奉献。”魏晓军打趣道。
宁西线从秦岭东部的灞源镇穿越而过,把自己比喻为助力春运的“秦岭卫士”,还真挺恰当呢!
从隧道端墙后高高耸立的支护设备开始,到洞顶排水设备、被动防护网、危石群,李栋带领着职工对山上设备依次进行检查,对危石状态检查得尤为仔细。
“工长快过来看看,这几块石头是不是有变化?”在3号危石群前,李栋喊道。
“这不是新变化,而是积雪冻融升华,土壤热胀冷缩造成的缝隙。判断危石是不是有变化,要根据周边危石、土体、落叶或者积雪有没有异常,结合物理常识综合来判断。如果现有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时,可以采取设置观测标、加密检查频率等措施,为进一步判断积累资料。”冀拓指着石头旁边的一条缝隙告诉李栋。
沿着曲折向上的小路,依次对17处危石群进行检查,记录检查时间、检查情况,并用油漆做好标记,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检查人员收拾工具准备下山,转场去山对面的万军廻隧道出口,开始下一站检查。
因为这里比较偏远,来一趟不容易,所以要把附近的病害集中都检查一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尽管中午大家都饿着肚子,但为了春运,依然选择前行,无怨无悔。
每一份坚守的背后,都是责任与担当。望着一群“秦岭卫士”的背影在山间渐行渐远,心头有种莫名的感动,对他们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秦岭卫士”,以及千千万万这样的铁路人,我们的春运列车才有了无比强大的安全屏障,我们的“绿巨人”“复兴号”才能够越跑越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