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临夏城,红色巡检司。
巡检司,这是一个自带古雅的名字,早在北宋时期,依山就势,修筑临夏城,监临西夏,后被金改设为“临夏寨”。明洪武年间,废临夏寨,设官署巡检司。
大理河、小理河在这里亲密接触,融为一体后滔滔向东,铁路、高速公路在这里交织蜿蜒,如巨龙缠绕,蔚为壮观。由于地处两道河川的咽喉要地,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多个政权在这一带刀枪往来,致使该地狼烟遍地,交替管辖。
风霜岁月,瞬息而过,北宋、西夏、金国早已湮没于历史烟尘,临夏城或临夏寨也都不在,“巡检司”这个古典的名字却好好地留存了下来。
巡检司不仅是一处曾经的边关烽火重镇,更是一块饱含红色革命基因的圣地!
1947年8月4日,毛泽东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由横山县肖崖子到达子洲县马蹄沟区巡检司。在巡检司,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在窑洞中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毛泽东仅为中央军委就起草电文8篇。8月7日,子洲县委、县政府和马蹄沟区委、区政府的负责人前往巡检司看望中央首长,带去了马蹄沟的馃馅和巡检司的西瓜,在品尝小吃期间,子洲县委负责人汇报了近期坚壁清野和马蹄沟十里盐湾加紧生产等情况,毛泽东听后感慨地说:“十里盐湾的情况我了解一些,必成(周恩来)同志曾同我说过,用经济的角度来看,宁丢延安,不丢十里盐湾啊。”
8月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巡检司,经马蹄沟、双湖峪、苗家坪等地,晚上住绥德县的李家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