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就业对残疾人来说至关重要。顺利就业既是他们的人生愿望,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我市落实落细惠残助残政策,通过开展就业服务、推动盲人按摩行业健康发展、创业孵化等一系列举措,新增就业743人,让残疾人把饭碗牢牢端稳。
技能培训,让他们就业有信心
田家豪是西乡县峡口镇井坝村村民,因意外导致腿部残疾。但他一直对创业有着极大热情,觉得创业才能充分体现身残者的能量,也一直在寻找机遇。

田家豪在县残联的帮扶下开办了西乡县匠心酿酒厂和网络工作室
2015年,在县残联帮扶下,他根据自身特长,开办了西乡县匠心酿酒厂和网络工作室,实现年收入40多万元。随着直播带货风潮的兴起,县残联再次上门邀请他参加电子商务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他便注册了抖音账号,在网上销售果酒、米酒等,并和网友通过直播交流酿酒技巧。他自强不息的故事感动着网友,粉丝很快增加到2000多个,并且有了固定的客户群,田家豪说,残疾人创业离不开政府的帮助,成功后要反哺社会,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成了他的又一项“功课”。今年,他将以镇上打造“数字小镇”为契机,创办电商直播间,定期开展网络直播技能培训,带动周边57名群众就业,其中残疾人17人。
如今,像田家豪一样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并通过劳动创造新生活的残疾人越来越多。据市残联副理事长余志全介绍,今后,他们在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班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培训课程外,还将开设网络直播等定向小班化培训,精准立足困难家庭残疾人实际需求,促进居家就业能力提升。通过“授人以渔”,让许多原本足不出户的残疾人初步掌握了实用技术,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多方帮助,使他们上岗更顺利
“公司从今年6月份开始,就把就业大门向残疾人敞开。”汉中大秦机械有限公司行政副总雷明介绍,他们是市上的残疾人用工大户之一,目前残疾员工达52名,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三维动画制作、库房和档案管理等工作。
在雷明看来,公司之所以给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一方面是关怀弱势群体的爱心举措,并能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内部大量低强度工作岗位适合残疾人就业,符合企业多元化用工需求。
为了让残疾员工安心就业,该公司推出不少暖心举措:针对每个残疾员工建立“一帮一、一对强”的结对帮扶机制,在残疾员工的工作分配上,不断探索最适合的工作方式,设置全新就业岗位,“无差别对待”让残疾员工更自信。
“有责任心的企业越多,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就越多。”余志全介绍,为残疾人就业站台撑腰,离不开企业的脚踏实地,也少不了政府的政策引导。
今年,我市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精准掌握残疾人就业情况、核清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信息,对不符合规定的用人单位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据统计,截至10月底共征收残保金1534万元。
政策扶持,为他们创业增底气
王会中患有先天性视力残疾,他身处逆境,但从不怨天尤人,反而凭借自身不懈努力,在南郑区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推拿店,并靠着一双勤劳的手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2006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在濂水镇团堆卫生院,学习专业保健按摩推拿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他通过两年勤学苦练,拿到了《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按摩师证。2021年,他向市、区残联申请了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资金,开办了一家推拿店,走上了创业之路。
在努力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参加残联组织的各种培训和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陕西省第七届盲人按摩技能竞赛上,他荣获了“拼搏奖”。

王会中(前排左三)领取陕西省第七届盲人按摩技能竞赛荣誉证书
经过多年努力,王会中终于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在高兴之余想到了自己当年的不易,就想着帮助一下与他一样视力残疾的朋友,让他们也能学习技术,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于是,他聘用了11名盲人来店里工作,教会他们一技之长,解决了大家就业难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结合实际情况,鼓励残疾人发展产业增强内生动力,共发放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盲人保健按摩行业扶持资金163.5万元,为600户残疾人家庭发放240万元阳光增收产业扶持资金,并培育建设“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基地2个,残疾人直播产业基地2个,带动60余名残疾人通过新业态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