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三个年”活动,全面生动展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二十大精神在东秦”主题采访活动,活动于11月17日启动持续到12月中旬,围绕我市农业、工业、文化、民生、党建五个方面开展报道。
“二十大精神在东秦”主题先后走进蒲城县、合阳县、华阴市、潼关县,感受独具魅力的历史名城,在自然与文化完美融合的土地上,用镜头记录下壮美的自然风光,用笔尖书写出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传颂一城人文经典,展示千年魅力渭南。
文化篇之蒲城
卤阳湖,一个沉睡了万年的古湖,在人类文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它发生着惊世巨变,变得熠熠生辉。这里风光独特,四时不同,夏秋季节芦苇倒映湖中,如同温柔恬静的南国水乡,冬春时节白雪纷飞,尽显北国辽阔苍茫的魅力。
如今,坐落在天卤湖连接段湖心岛上的卤阳湖国家湿地博物馆,以“湿地与人类……相依存、共发展”为主题理念,分为“中厅—地球之水、绿色瑰宝 生生不息、湖泊滩地 湿地沧桑、清渠之源 卤盐之利、缤纷植物 动影生灵、盐碱治理 守护家园”6大主题展厅,设置科普互动区、多功能报告厅两大功能区。馆内设置互动展项53个。通过湿地场景还原、动植物标本展陈、机电互动和多媒体互动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强展馆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全面展示卤阳湖悠久的湿地历史、丰富的湿地资源、科学的修复举措,充分彰显具有卤阳湖湿地特色的科学教育基地功能。据了解,卤阳湖国家湿地博物馆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由外部建筑和内部展示陈列两部分组成,以尊重自然、保护湿地为发展使命,倾力打造的一座以湿地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科普于一体,科学性与体验性于一身的科普宣教场馆。
蒲城县时间博物馆
蒲城县时间博物馆“北京时间”发射大厅展馆
蒲城县时间博物馆短波发射台成立经历
蒲城县时间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日晷
“嘀、嘀、嘀、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几十年来,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人们便以此校正自己的手表或安排自己的行程。“北京时间从这里发出,这是我们几十年来一直都引以为豪的事情。”一位当地游客自豪地对记者说道。是的,这就是坐落在渭北高原蒲城县金帜山东侧的时间博物馆,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蒲城短波授时台旧址改建而来。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以时间为主题的博物馆之一,这里展出大量与授时有关的工业文物展品,诠释了授时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进程的深刻影响。
蒲城县时间博物馆主要以时间为脉络,以“时间从哪来”为主题,以科普教育、爱国教育为主线,以拓展体验为载体,共分为四个展馆以不同的方式展示时间的演变过程。重点弘扬“淡泊名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科技报国”的“326精神”,把时间主题和研学旅游相结合,打造集科普教育、参观游览、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研学旅游目的地。这一项目也将成为推动蒲城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为蒲城面向全国打造出一张文化旅游新名片。
文化篇之合阳
“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合阳县甘井镇文化站是全国乡镇文化站里规模最大的,我们这里有用于文艺演出的农民文化宫,有秦腔自乐班演出的大舞台,还有荣誉室,图书阅览室,走,我带你们好好参观一下。”扎根基层文化站45年的甘井镇文化站站长张天佑激动地向记者说道。
1979年12月甘井镇文化站建成,1983年又建成了全县第一个集宣传、文化、科教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大院,当时在渭北乃至全省独树一帜。2020年甘井镇党委政府提出“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思路,在文化站的基础上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置了志愿服务室、书画工作室、荣誉室、文化宫礼堂会议室、非遗传承中心、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成了功勋广场、村史广场、好人广场以及甘井镇农科院。
多年来,合阳县甘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技知识,挖掘弘扬民间艺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一步丰富了镇域群众文化,弘扬了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合阳县坊镇党委副书记党晓芬介绍灵泉古村历史
合阳县坊镇党委副书记党晓芬介绍灵泉古村党氏祠堂
灵泉村民俗博物馆展品陈列
参观灵泉村党氏祠堂
踏着时光的足迹,漫步在有着千年历史的灵泉村里,看着昔日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以及高大厚重的城墙,感受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历史积淀。这里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二批国家传统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市级文明村。
灵泉村位于合阳县城以东15公里处,村东紧邻黄河、福山景区,因村东南处有一神泉而得名。村子创建于西汉初年,为淮阴侯韩信屯兵之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风格迥异的民族人俑、庄严肃穆的党氏祠堂等珍贵的民俗文化与建筑。
近年来,灵泉村致力于传统古村落保护,进行深度文旅融合创建,并积极探索“五治聚力”治理模式,大力弘扬以“财东村”出名的秦商文化、以“桃园三义”凝聚的孝义文化、以“四大商号”传播的诚信文化、以“福山祈福”命名的福寿文化,发展壮大观光游、研学游、休闲度假游、农耕体验游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持续留“形”塑“魂”,叫响“灵秀福山、匠韵坊镇”品牌。
文化篇之华阴
高亢粗犷的华阴老腔《关中古歌》、婉转细腻的华阴眉户《五更鸟》……在华阴市工人文化宫里,极具浓郁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气息的古老的唱腔让在场的采访团成员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这种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独特演奏方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人们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热爱。
2006年,华阴老腔已入选首要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华阴市列入各级政府保护名录非遗项目32项。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华阴老腔融入了舞蹈、锣鼓及演员技巧,配合上炫彩舞台美术、灯光、背景视频等特技效果,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原则下,强化演出的观赏性和原生态性。
保护传承是责任义务,创新发展是使命担当。目前,华阴市编排策划的以民俗文化为主题,以华山故事为基调,以好看、好听、好玩为目的的旅游演艺节目,包含了华阴老腔、华阴迷胡、华山戏法以及面临失传的华阴时腔、华山“红社火”等各级非遗项目,由华山神话:《宝莲灯》《吹箫引凤》,华岳声腔:《自得其乐》《关中古歌》《华山论剑》,华阴民俗:《祈雨送福》《庆丰锣鼓》等节目组成。在具观赏性、艺术性及思想性统一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旅立市”战略,围绕“山下留客”需求,“非遗+旅游”让文旅融合走上一条新道路。
参观华阴市岳庙办卫峪小学
华阴市岳庙办卫峪小学学生介绍非遗进校园情况
华阴市岳庙办卫峪小学
华阴市岳庙办卫峪小学老腔少年班学生表演华阴老腔
“坚持我们的坚持,热爱我们的热爱,卫峪小学少年老腔班,为梦想加油,加油……” 当这些稚嫩的声音喊出坚定的口号时,采访团记者从孩子们脸上看到对华阴老腔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衷的热爱。这所充满温馨而富有特色的华阴市岳庙办卫峪小学,早在2017年9月就成立了老腔少年班,传承教师5人,均为张香玲老腔艺术团成员。孩子们从一开始对老腔感到新鲜到渐渐熟悉,直到热爱上这项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
“通过体验、参与非遗项目,我们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后期,我们将不断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将更多的非遗项目引选校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他们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华阴市岳庙办卫峪小学校长李刚介绍,卫峪小学是华阴市的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也是“渭南市非遗传承示范校”。截至目前,已有300余名学生成为华阴老腔的“小小传承人”。除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唱词旋律外,华阴老腔艺人张香玲及团队还根据当前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中心工作,创编出了《最美少年人》《劝孝歌》《给你点颜色》《小二郎上学》《普法进校园》《担当奉献保平安》《喜庆满校园》等一系列朗朗上口的老腔作品。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脉所在,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进课堂,这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让中华文化根脉得到了延续。
文化篇之潼关
“建成后的潼关古城将依托潼关独特的黄河自然资源优势以及独一无二的关、城、河一体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与华山景区优势互补,形成‘山河一体、山水互动’的旅游格局,成为与乌镇、古北水镇相媲美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的全国精品旅游度假区,成为西北地区文化旅游项目的标杆,全国休闲度假景区的典范”,陕西华山旅游集团潼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晓南介绍,潼关古城景区项目包含3个大区,分别为:古城核心区、水岸人家主题区、云潼关汉文化主题区以及城防体系及相关旅游配套。
名山为岳,圣水为渎。山有五岳,水有四渎。华山与黄河在这里凝望,形成了中华大地上唯一的岳渎相望奇观。潼关——这座千年的险要雄关,如今的黄河文化交汇重地,正坚定不移实施“文旅兴县”发展战略,打造“山河表里五彩潼关”文旅品牌。
今年以来,潼关县文旅局依托“山水关城金”旅游元素,打造以潼关古城景区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来潼游玩。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68.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1亿元,文旅行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结语
历时两天的,从万年盐碱地上踏过,来到科技感十足的湿地博物馆,走进昔日神秘莫测的授时台,迎接我们的是被揭开“神秘面纱”的“北京时间”,当一声声稚嫩声音喊出高亢豪迈的老腔时,历史文化传承带来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渭南作为华夏文明发祥与传承地之一,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未来也将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