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本装帧精美大气的新书—《风采——商南优秀退役军人纪实》放在了案头。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再难放手。
这本书由原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常万全将军题写书名,中共商南县委书记徐江博、县长刘华作序,由原商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石小林任主编,原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孔少艾任执行主编,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编纂而成的。我有幸参加了本书的文章编辑、校对工作,深深地觉得这一本商南优秀退役军人的风采录的编辑出版,极大地丰富了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拥军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思想内容,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去励志成才。
商南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在部队这个大熔炉大学校里受到锻炼和教育,茁壮成长,圆满完成了军队赋予的各项任务和使命。脱下绿军装,心系桑梓,不甘平庸,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之中,自主创业,不屈不挠,逐渐成为一支讲团结,守纪律,能吃苦,善学习的高素质、高质量的生力军。为繁荣社会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巨大作用。
《风采》一书,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文笔,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记述了商南县各行各业十一位杰出退役军人的感人事迹。他们有的在“矿产业”干的风生水起,成为技术创新的“土专家”;有的在企业里大力实践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获得环保和产能双丰收;有的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茶园,生产出的茶叶名扬省内外,成为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秦岭深处务茶人”;有的在建筑业、养殖业干的有声有色,事业有成,成为青年人奋斗成才的典范;有的退役回乡当村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富民强村”的领头雁。……
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发光。建国后的不同时期每年都有一批退役军人走出军营回到家乡,这十一位先进人物,是商南所有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他们“聚起来如一团火,撒开来似满天星”,在不同地点,不同岗位勤奋耕耘,发光发热,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一朝戎装,一生荣光。书中十一名血气方刚的青年踏入军营,立功受奖。回到家乡走上各条战线,创造辉煌。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十一个硬汉,十一个感人故事,为建设四大名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商南新篇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目前,全县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领航者”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办实事不图虚名,求实效不贪虚功”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这十一位退役军人都是共产党员,身上有着共同的优秀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进取,苦干实干,敬业奉献。以此成就了各自的一番事业,为商南了争光,为家乡增了色。把他们的感人事迹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撰写下来,编辑成《风采》这本书出版发行,正当其时,他们感人的奋斗历程,正是对党的优良作风的完美践行。意在广泛地弘扬他们的精神品质,号召广大退役军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知道他们的不凡业绩,见贤思齐,在各自岗位努力工作,创造佳绩。
像这样以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为题材的文集,据我所知,我县还是第一次编辑出版。是县委县政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拥军优属工作”和“学英雄见行动”的具体体现。号召全体干部职工为努力开创“生态茶城、产业新城、旅游名城、康养慢城”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史料性和文学性,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阅读和收藏。(胡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