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医”线|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
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这个答案对于身临“医”线的李师傅不言而喻。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伴几次在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住院经历,医护人员的认真负责、精湛医术和细心护理,让他亲眼目睹了老伴由救护车拉入医院到自己走出医院的全程,感动之余,他陆续将自己在陪老伴住院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想整理成文字,发表在《今日头条》和《美篇》,收获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我觉得从一个亲属和陪护人员眼里看到的、体会到的东西应该是相对客观的,宣传出去更有利于鼓励白衣天使,理解白衣天使,减少医患矛盾。所以我想把《陪老伴住院的日记》和《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继续整理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是自己的责任与良心。”问及写这些故事的初衷时,李师傅感慨地说道。
征得李师傅同意,笔者特意进行相关文字的整理,真实还原这段感人的医患、护患情。
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
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二院神经内一科陪老伴住院的日子里,亲眼看到一个个病人在白衣天使精心救治下康复出院,一家人面带微笑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时,我有了答案,是这些白衣天使用辛劳和汗水挽救病人,也在挽救病人的家庭,她们理所当然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点赞“白衣天使”
人生了病思想负担就加重,情绪就烦躁,这时医生的心理疏导就尤为重要,神经内一科的宋大夫、孙大夫、薛大夫她们不仅医术髙,而且都是做思想工作的能手。
我在一旁听着就很感动。我做了一辈子党务工作,是专吃思想工作饭的,跟她们比都自叹不如!

白衣天使早上好!
二院特聘大夫杨林科留在我心里的印象。
老伴晕倒救护车送进了二院,住在神经内一科。当时我老伴右腿无力,走路颤抖,迈不出步。杨大夫是一位针灸大夫,护士长赵洁请他来给我老伴扎针,配合神经内科治疗,第一天扎针后,竟然下床能走了,我内心无比的高兴,兴奋地叫他“神针杨大夫”!
“神针杨大夫”原来是一位军医,现在被二院特聘,在他身上仍然能够看到军人作风,为人低调,做事认真,医术精湛,谦虚谨慎。遗憾的是我没拍下他的工作照。没有杨大夫的工作照,成了我的美篇的缺陷!

在主治大夫郭海江的精心治疗下,我老伴已经出院了,救护车送进医院,自己走回了家。
感谢神经内一科的医护人员!
李师傅的笔下,没有华丽的词藻,简单的语言表述着对医护人员的信赖、理解与感恩,大量的照片客观还原着老伴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精心诊疗护理的日常。
“2008年,李师傅的老伴就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与李师傅之间的交流仅有微笑。患者入院后行相关检查,未发现新发病灶亦无肺部感染,初步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语言交流与沟通障碍,诊疗中存在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通过非语言交流与引导以及家属的共同照护,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于日前出院。” 主管医生郭海江介绍道。

笔者进病区采访时,护士长赵洁发来了一组图片。“患者住院时,骶尾部有压疮,一侧髋关节处有擦伤,出院时痂皮已脱落。”

“谢谢~”这位读者的留言,道出了李师傅的文字缘何引发众多关注和热议的真谛。守护健康,守护生命,救死扶伤,自成芳华。这是白衣天使职业精神的最美诠释,每个历经病痛的患者不会忘记,每个战胜病痛的患者更不会忘记。
“白衣天使是照亮每个患者的那道光!” 李师傅有感而发。是啊,当白衣天使让自己成为光,散发光,照亮每个患者前行的路时,每个患者就是追随光一路走出暗夜的追光人。他们相伴相行,互为倚靠,温暖着彼此,共赴下一站的美好,也让生命华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