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九个省、自治区的万里黄河,形成了一个人人皆知的“几”字形流向。这个“几”字的竖弯处的南岸,就是全国著名的产金大县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的区域。
黄河美景
潼关县位于八百里秦川的东端、秦晋豫三省交界之处。黄河在其境内全长18公里,其中黄河铁路桥以上河道长11公里,属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河道较为宽阔;黄河铁路桥以下至陕豫交界,河道长7公里,河面较为狭窄。黄河潼关县段,是黄河小北干流和潼三(潼关县到河南省三门峡市)河段的交界段,这里黄渭洛三河交汇,由北向南流向的黄河在古潼关城北急折东流,波涛滚滚,水域辽阔,景色秀美,是观赏黄河的最佳地段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潼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沿黄河旅游业,黄河风景区、古渡口景区、黄河金三角旅游风景区自西向东依次排列,成为四面八方的游客游览西岳华山之后观赏母亲河黄河的首选之地。
从潼关县城北行10公里穿过潼关县古城旧址,就到达位于黄河转弯处的黄河风景区。黄河风景区在黄河南岸,观光赏景,乘坐快艇畅游黄河,在水上餐厅或建在岸边的依水阁、观河亭、畅心廊里品尝非常著名的黄河鲶鱼汤和久负盛名的潼关酱菜、肉夹馍等美味,往往是游客们不约而同的选择。离开黄河风景区东行,不远处就是风陵古渡的所在地。新建的古渡口景区古色古香,集水上游览、湿地观光、餐饮住宿、拓展训练、文化娱乐、研学探古等于一体,颇具吸引力。从古渡口景区继续东行,左侧的黄河岸边,是一大片湿地。湿地上,红柳林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芦苇荡郁郁葱葱密不透风。空中,飞鸟盘旋,叫声清脆悦耳。再向东,经过港口抽黄一级站,就进入黄河金三角旅游风景区。风景区依托全长5.31公里的黄河七里村防汛工程,经过年复一年的建设、完善,2006年8月,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黄河风景区
七里村防汛工程西半部分临河而建,防汛路是柏油路,路两侧的梧桐、柏树枝叶交错,浓荫匝地。夏秋时节,漫步黄河岸边,清风拂面,凉爽惬意。路北,黄河泛着浪花,滔滔东流;堤岸,用石块垒砌、混凝土浇筑;上面,排放着一垛垛堆砌整齐、标有号码的防汛石料。
不远处,连接秦晋的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雄跨南北,天堑变通途。路南,有些地方还保留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墙壁上“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标语历历可见。继续东行,经过黄河公路大桥桥下,紧接着是黄河水文站。这里绿草覆地,花树点缀,建筑玲珑,设计独特,俨然建在黄河岸边的公园。每到春暖花开季节,来这里观河赏景、拍照留影的情侣络绎不绝。再往东走,在护岸工程左侧,向东北方,是全长0.52公里的黄河控导工程,8道丁坝迎水而建,坝旁垂柳成荫,幽静清爽。旅游季节,开着轿车、骑着摩托车到这里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人们尽情地享受着黄河迷人的风光,见证着黄河在护岸防汛、生态建设、旅游开发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在潼关县,说起利用黄河,自然要提到港口抽黄工程。潼关县虽然靠近黄河,但大量居住在中部台塬区的百姓,因地势高出河面几百米,大旱之年,只能望河兴叹。塬区群众急切盼望能够引水上塬浇灌庄稼,把旱地变成水浇田。为了实现广大群众的愿望,1973年10月,潼关县农业部门上报了《潼关县抽黄灌溉工程设计任务书》。之后,陕西省水利设计院组织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和西北农学院、西安冶金学院的专家学者,于1974年10月完成初步设计。1975年3月,陕西省建设委员会审查同意将港口模拟泵试验站系统列为关中东部抽黄灌溉工程的一部分。
港口抽黄工程由陕西省渭南地区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队进行技术施工设计。1976年1月1日,港口抽黄工程破土动工。当年6月,水电部批准将试验站系统列入国家计划工程,支持工程建设,为其补助钢材、木材和水泥。施工期间,潼关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举潼关县之力,建设港口抽黄工程。干部职工踊跃集资10余万元;在1977年10月25日至12月10日的45天大会战中,潼关县1.96万人参加工程建设,占潼关县总劳动力的66%;从12月开始,潼关县抽调4000多名劳动力组成施工队,与专业队伍协同作战。1979年10月26日,高扬程模拟泵试验站试机成功,此后,港口抽黄工程逐步投入运营。1985年至1990年,港口抽黄工程又完成了部分末梢泵站和相应的渠道工程,于1990年12月通过验收。
1999年以来,国家相继启动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项目。依托这些项目,港口抽黄灌区逐步对骨干工程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共计改造干、支渠道58800米,改造抽水泵站9座,更新压力钢管408.3吨,更新压力钢筋混凝土管道6312米。至2016年底,累计投资达30117万元。
潼关县黄河风景区的游艇
港口抽黄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潼关县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在黄河风景区西端的潼河入黄处,1997年4月建成的港口抽黄一级站改造工程引人注目。港口抽黄一级站改造工程是港口抽黄工程的渠首引水工程,三台大型抽水设施安装在浮动的铁船上,粗壮的塑胶出水管能伸能缩,即使是枯水季节黄河水位下降,也不会影响正常抽水。黄河水在此被抽上来后,通过建在河岸南侧的大渠,自流到一级站,一级站将抽上的水经过沉沙池送到二级站,然后依次送达三级站、四级站、五级站,最终到达数百米高的灌区。现在,只要灌区需要水的时候,港口抽黄工程就会启动抽水设施。伴随着机组的轰鸣声,黄河水经过逐级提升,最终“登上”几百米高的台塬,缓缓地流进绿色的田野里,把丰收的希望和喜悦带给灌区人民。
港口抽黄灌区东西长30.5公里,南北宽12.1公里,总面积369平方公里,惠泽潼关县5个镇(街道)、渭南市华阴市3个镇(街道)共125个自然村,受益人口14万余人。港口抽黄工程共设抽水站11座,安装抽水机组50余台套,总机容量2.63万千瓦。渠首引水量7.3方/秒,累计扬程294.57米。灌区设施灌溉面积20.8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3万亩。2019年,渠首总引水量1002万方,斗口用水量662万方,灌溉面积9万余亩;2020年,渠首引水量801.37万方,斗口引水量564.51万方,灌溉面积6.73万亩。据测算,受益区粮食单产平均由285公斤/亩提高到430公斤/亩,亩均增产粮食145公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约提高34%,有力地促进了灌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年前的初秋,我和几位朋友进行了一次宁蒙晋七日自驾游。在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我先后游览了六盘山、沙坡头、青铜峡、黄河楼等景区,对“天下黄河富宁夏”有了真切的感受。是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黄河旅游、蓄黄发电、自流灌溉已成为国人开发利用黄河的典范之作。其实,作为处在黄河中游与下游交接地带的潼关县,同样应该感恩黄河。因为有黄河的急折东流,才使潼关县在中国的地图上有了清晰的位置;因为有黄河,才有天下名关——潼关和潼关八景中的“黄河春涨”“风陵晓渡”;因为有黄河,才在当今形成了一个个颇具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因为有黄河,潼关县才有了港口抽黄工程,真可谓“靠水吃水助发展,折向黄河惠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