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山林区位于子午岭桥山山脉中段、陕西黄陵县西部,北与延安市富县相邻,南与铜川市宜君县、咸阳市旬邑县相接,东与黄陵县河寨林场接壤,西与甘肃省正宁、宁县毗连。该林区总面积为251万亩,经营面积为2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323.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7.94%,是陕西五大林区之一,被誉为黄土高原的“绿色明珠”和陕西的“一叶肺”。
近年来,市桥山国有林管理局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林业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抓班子、带队伍、夯责任;抓宣传、查隐患、管火源;强联合、重督查、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在夯实网格化责任上压担子,在做细做实预防举措上做文章,在强化联合督导检查、严厉打击非法野外用火上下功夫见成效,精准施策、多点发力、动态管理、死看死守、严密防范,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森林火灾发生,取得了连续多年无森林火灾的佳绩。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始终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组织机构,压茬推进,夯实了三个层面工作责任。一是夯实行业监管责任。落实了局、场、站三级管理网络,夯实了局长、场长、站长、片长(护林员)“四级”四包责任和党委班子成员包片、机关科室包场的“联包”责任,建立了7个林场、16个管护站、86名护林员、104个责任区的森林草原防灭火管理责任制,形成了林有人护,山有人看、火有人管、责有人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二是加强涉林企业防火主体责任,明确森林防火四址界线,落实重点人群防火责任,并成立组织机构,组建半专业扑火队伍,配备扑火物资和器械,以确保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夯实了林区农耕地、窎庄地、坟头庙宇、输电线路、智障人员的具体森林防火监管责任,做到责任链条无缝对接、有效衔接。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在宣传上做到五结合,即重点时期集中宣传与平时分散宣传相结合(组织车队和护林员走村入户);正面宣传与反面宣传相结合;林业部门宣传与各村镇联合宣传相结合;传统手段(宣传大门、碑牌、发放宣传资料、标语、横幅)与现代新媒体(微信、小视频、短信等)相结合;固定点宣传(安装语音杆、检查站、防火宣传站、村口、路口摆放音响)与流动巡回宣传相结合(防火车安装车载音响),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口号转化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三、强化隐患排查,严格野外火源管控。森林防火重在预防,关键是管好火源。近年来,聚焦火灾隐患因子建立了火灾隐患数据库,对辖区输电线路、窎庄地、坟头、庙宇、智障人员、防火通道全部建立数据库,做到关口前移、因险设防,建立隐患动态排查机制和排查责任倒查机制,牢牢地把握了森林防火工作主动权。同时,加大野外用火管控,盯紧重点部位,看牢重点人群,大力推行“防火码”实名信息录入。一方面,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倡导文明祭祀,并依法规范用火行为;另一方面,加大野外非法用火的打击力度,联合森林公安、地方政府,采取“白加黑”“5+2”的办法,加大巡查、稽查和督查力度,对野外违规用火“零容忍”,顶格处罚,达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作用,野外火源得到有效管控。
四、强化能力建设,时刻做好应急准备。依托现有力量,立足实战需要,着力加强扑火队伍建设和扑火机具储备,常态化开展队伍体能训练和扑火技能演练,全局现有专业扑火队伍一支37人,半专业扑火队伍9支135人。辖区工矿企业半专业扑火队15支680人,风力灭火机38台,扑火工具1200余把。全局护林员常态化巡护不间断,在高火险期,专业、半专业消防队坚持携装巡护、靠前驻防,有火扑火、无火防火,时刻保持临战状态,随时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思想准备,实现了“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五、严守工作纪律,确保指挥调度高效统一。在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严格执行请销假和外出报备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包抓责任制和督导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森林火情零报告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防火期每天早晚坚持自下而上逐级上报当日火情信息,全局4个瞭望台坚持24小时值班,加密瞭望频次,确保监测预警到位,指挥调度高效统一。
今后,市桥山国有林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开拓创新,强化管控,促进森林防火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保护桥山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和林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