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个年”活动晒成效 | 靶向发力“三个年” 审批服务谱新篇——市行政审批局向“三个年”活动要成效)
“从拿地到开工只用了28天时间,这样的速度想都没敢想”,提起工程项目的审批服务,碧桂园延安听湖项目总经理徐宝鑫惊叹不已。这是市行政审批局跑出的“审批速度”,更是全市“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该局“正风提能、优化环境、服务项目”的一个缩影。

开启正作风提能力的“136”模式
想看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怎么样,就看这个地方的审批服务好不好。“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市行政审批局开启了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一个品牌+三向发力+六项机制”的“136”模式,吹响干部作风能力提升的“集结号”。
打造“一个品牌”:设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关与驻厅窗口一体融合、管理与服务有机融合”的“三融合”目标,整合局机关和49个驻厅单位,成立了全市首个联合党委,实行“联合党委+党支部+服务窗口党小组”三级党建架构。围绕审批服务主业,构建“党建+高质量审批+标准化服务+模范机关建设+法治建设+改革创新+干部队伍建设”的“六位一体”党建模式,打造“高质量审批、标准化服务”党建品牌。132名党员树立标杆,各窗口工作人员跟进学习,发挥出党建品牌的溢出效应,推动干部作风能力明显提升。
着眼“三向发力”:围绕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坚守政治原则、提高政治能力4方面,解决干部政治意识不强、立场不稳、能力不足、行为不正等问题,提升政治功能。围绕政治思想、基层基础、干部作风、纪律规矩、服务业务5方面16条具体措施,推动干部在政治规矩、担当作为、服务能力、作风纪律等方面有明显转变,创建模范机关。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总要求,聚焦政治生态好、干部作风实、发展环境优的清廉机关目标,营造清廉氛围。
建立“六项机制”:建立领导大厅坐班机制。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领导坐班室,局领导轮流在大厅现场提供咨询,现场监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坐班以来,接待群众300余人,受理处置各类事项85件。建立“十严禁”工作制度。聘请20名社会监督员,对现场踏勘、服务企业群众、召开评审会议等10项关键审批环节现场开展监督,瞄准审批关键环节开展重点监督。建立干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排查廉政风险点145个,制定防控措施354条,实行星级监督管理,对重点岗位、重要环节运用“四种形态”,常态化执纪监督。建立调查研究工作机制。制定出台《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县(市、区)工作制度》《关于开展2023年度基层调研活动的通知》,局领导先后赴延川县、吴起县、安塞区、高新区和部分企业开展调研,解决深化改革、优化服务等8个方面事项。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大讲堂制度。制定大讲堂工作计划,业务骨干走上讲台,围绕审批业务和服务提升讲业务、谈思路、悟体会,目前共举办8期。建立法制审核工作机制。制定了《重大行政许可决定法制审核实施办法》《重大行政许可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明确审核内容、程序、方式、时限、责任及送审材料报送相关要求,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社会关注度高、有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引发社会风险隐患的155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面筛查,确定了35项抽查审核事项;目前,已审办20余件,邀请法律顾问参与法制审核3次。

聚焦强服务优环境的关键环节
营商环境优化的成效如何,要看群众办事是否得到贴心服务,企业办事能否得到真正便利。市行政审批局以着眼群众便利、开展贴心服务、优化审批事项为焦点,下好营商环境突破的“先手棋”。
组建张思德为民服务队。强化服务意识,开展代办服务,服务队下设6个中队40支小队,开展帮办代办服务573项。设立张思德示范岗和先锋号,对大厅工作人员开展军事化训练和专业化礼仪培训,让大厅飘扬的“红绶带”成为企业和群众贴心的服务员,该项经验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
开展提升办事便利度专项行动。制定《延安市提升办事便利度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优化企业开办和注销流程、提升水电气办理便利度、优化纳税服务、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等6个方面工作重点。持续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印发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施方案》,推进“跨省通办”“跨区通办”工作,市级层面44个审批事项已实现“跨区通办”,300个事项实现“全省通办”。目前,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内,企业全年纳税时间压缩至60个小时之内。
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聚焦“高质量审批、标准化服务”,着力构建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制定完成《延安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体系》《延安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标准化手册》(2.0版)两个标准化体系手册,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赢得抓项目提质量的审批效益
行政审批效能革命的看点新不新,要看服务高质量项目推进的效率高不高。市行政审批局掀起“小切口”改革新高潮,为全市高质量项目推进添加上行政审批的“助推剂”。
创新“书记办项目”“支部+项目”审批思路。制定了《联合党委“书记办项目、支部+项目”工作方案》,建立了“联合党委书记(主要领导)领办、支部书记(分管领导)主办、党小组组长(科长)承办”工作机制,设立4个“支部+项目”工作专班,为215个2023年市级新建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保姆式”服务。“我们的项目从备案到取得施工许可证,最慢的一个地块用了43个工作日,最快的一个地块用了22个工作日,与以往比较,节约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在别人看来,这是快慢问题,在我们企业,这可是实打实的钱啊”,审批结束后,延安万达城项目副总苏胜龙赞扬道。
推行开工许可“一次办”。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实行“三证同发”,审批时限由50个工作日压减至15个工作日。四川邦泰延安项目的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三证同发”只用了12个工作日,节约融资成本、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近2000万元。创新建立容缺承诺制度,公布容缺受理事项清单,梳理72项可容缺事项,容缺受理材料压减186项、压减了35%,受到市上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提升重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效能。制定《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工作方案》,对第一季度开工的138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展研判,逐项建立环评审批项目台账,梳理出17个市级审批项目、35个县级审批项目。对申报环评的重点建设项目,采取电话讲解、视频指导、上门服务等方式,在耗时点、易错点、技术难点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帮助建设单位运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跟踪指导企业编制环评报告,全面压缩环评时限。环境影响报告书由60个工作日压减至30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表由30个工作日压减至20个工作日。
供稿:市行政审批局
编辑:荆 莹
责编:马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