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0 14:40:33 来源: 咸阳文旅

陕西
举报
近日,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咸阳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6大类32个项目。经过市县区各级文旅部门和全市非遗传承人的不断努力,截至目前,我市市级非遗项目达到230项,省级非遗项目7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非遗项目批次稳居全省之首。
鎏金、鎏银技术始于春秋战国时代,那时,青铜鎏金技术已相当成熟。但鎏金、鎏银技术的记载,最早要追溯到梁代,梁代陶弘景曾曰“水银,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两汉时期,鎏金、鎏银技术达到顶峰,应用最为普遍,鎏金工艺与鎏银、镶嵌工艺相结合,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体,鎏金器物华贵璀璨,经久不褪;唐代,鎏金技术先后被称为黄金涂、金黄涂、金涂、涂金、镀金,称谓不同,工艺实则一致;到宋朝,才正式有了“鎏金”这一说法。80年代,海外艺术品市场掀起一股鎏金热。此后,鎏金、鎏银技术广泛应用到首饰,器物装饰。
鲁氏鎏金、鎏银技艺,就是把固体的金和银加热变成液体,使其与汞融合,成为金泥或银泥,涂在器物表层,经烘烤使汞蒸发,使金银牢固地附着在器物表层上的技法。
创始人鲁昌平原是北平人,年幼时失去双亲,被北平一家鎏金铺老板收养,民国元年,师傅将其派住西安分号作大掌柜。民国18年关中年馑,店铺关张,鲁昌平去世,战乱等原因落根咸阳,第二代鲁长发子承父业,又不断从咸阳本土文化中吸取营养,所以技艺更甚父亲,因其刻花有款,包浆浑厚而享誉本地大街小巷。第三代鲁自城,从父学习此技艺,一生走街串巷,打制金银饰品,贵重藏品修复、鎏银,佛像镀金。第四代:鲁执务从父沿袭此技艺,更喜欢鎏制金银摆件,并在平面工艺的基础上,成功地鎏成出浮雕作品,使作品的附加值和观赏性上有了极大的飞跃。已有作品500多件,拥有一个家族传习基地。鲁氏鎏金、鎏银技艺沿袭传统,经过4代人百余年的传承发展,既保留了传统技艺在纹样上的特色,又在修复文物、装饰玉器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制作规范。来源:咸阳市群众艺术馆

本文来源:咸阳文旅
责任编辑:
赵阳_baoji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