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镇安县委党校政策理论宣讲小分队“乡音党课”在月河镇太白庙村二月岭上胥义德家的场院开讲。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蒋立勇、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勾晓宏主讲。党课内容有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月河镇打造“张仲故里孝之源”历史文化名镇,推广民宿迎客礼仪、打造美食人家和乡村客栈、加强电子营销等内容。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在村的老干部、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村里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头人等二十余人,在漫山红叶映衬的农家晒秋场院聆听讲座,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宣讲既讲理论又谈实际,赢得在场群众的热烈鼓掌。像这样的宣讲,在镇安已成常态。
镇安山大沟深,居住分散,如何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基层?如何更好地推进基层党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16年以来,镇安县委党校在包村扶贫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和政策理论教学的职能优势,探索开设了面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乡音”党课宣讲模式,以鲜活生动的方言土话讲政策、讲道理、说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进百姓心坎,镇安党校把党课从室内搬到了室外,把“乡音”党课送教到田间地头。今年4月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乡音党课”宣讲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乡音党课”讲授的具体要求、实施步骤、督查考核等内容,受到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如今“乡音党课”已经成为镇安基层群众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政策重要阵地,成为群众学习交流的重要载体。
“乡音党课”讲什么?
如何让百姓坐得住、听得懂、用得上?直接关系“乡音党课”宣讲宣讲效果。为此党校教师着力在宣教内容设计上下功夫,在开设“乡音”党课前,通过过现场调研、召开会议、发放问卷、电话访谈等形式,广泛了解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培训需求,同时要求授课教师做到“四个了解”和“三个结合”。“四个了解”,即了解当前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当地经济发展有什么、缺什么;“三个结合”,即结合当前全县发展大局、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结合基层党员干部现实需求,达到把群众政策需求转化成理论宣讲内容,变理论宣讲的单向传输为宣讲员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理论成果有效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乡音党课”内容突出“四讲”:讲理论、讲政策、讲技能、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根据群众需求,宣讲内容的外延不断扩大,不仅讲党的政策理论,还围绕身边人、身边事,讲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活教材”和“微故事”,提升大家的兴趣度和关注度。近日,老党员阮绪丹围绕“感恩党组织,见证月河变迁三十年”的主题,为月河镇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讲了一堂生动的“乡音党课”,让干部群众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感恩党的伟大。
“乡音党课”谁来讲?
为结合基层实际,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镇安县委党校本着“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整合培训师资力量,构建了以组工干部、理论教员、党校讲师等为主体,以部门专业人才为补充的“乡音”党课师资库。同时,还把懂政策、善宣讲、有故事的党组织书记、农技专家、农村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基层十九大代表、“党员乡贤”、致富能手、先进典型作和镇安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片长为“乡音”党课师资补充力量,组成“乡音”党课宣讲团。用鲜活生动的方言土话说故事、讲道理、读政策,用乡音传递“新思想”。为避免就理论讲理论,宣讲员在解读宣讲党的理论政策的同时,外延宣讲职能,当好宣讲员、舆情员、科普员、引导员、调解员和服务员,打好基层宣讲“组合拳”。
目前,党校已培育核心讲师10名,特聘讲师20名,其他各类宣讲老师120余人,有效覆盖不同群体,使宣讲更加贴近受众、切合实际、富有针对性。
“乡音党课”怎么讲?
什么样的形式群众乐于接受?都是摆在基层理论宣讲面前的待解题。针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中存在的部分群众不爱听、不愿听、坐不住、听不进的情况,镇安党校在传统宣讲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出多种互动式、体验式、研讨式的宣讲方式。以鲜活生动的方言土话读政策、讲道理、说故事,用“乡音”传递“党音”,帮助基层党员群众更好更快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打通了理论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把“乡音”党课送教到田间地头。群众在哪里,乡音党课就讲到哪里”。党校教师走进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与群众进行“面对面、心贴心”式宣讲,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带上乡音上党课,与百姓拉家常、话发展,把老百姓关心的、不懂的好政策说清楚、讲明白,真正让他们学懂弄通做实,使宣讲工作既吃透中央和省市“上情”,又贴近农村基层“下情”,让大家听得进,吃上地道的“家乡菜”,享受到“文化大餐”的味道,达到宣讲接地气冒热气,百姓听得懂能领会的效果。
自2021年以来,举办“夜间、席间、掌上、能人、林间和归乡”六大课堂的“乡音”党课80多场次,受训群众6000多人。
“政策好不好,理论宣讲效果怎么样,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下一步镇安党校将灵活宣讲形式,群众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走进农家院落和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宣讲,带上乡音上党课,与百姓拉家常、话发展,把老百姓关心的、不懂的好政策说清楚、讲明白,真正让他们学懂弄通做实,使宣讲工作既吃透中省市“上情”,又贴近农村基层“下情”,让大家既享受“政策大餐”的味道,又吃上地道的“家乡菜”,达到宣讲接地气冒热气,百姓听得懂能领会的效果。真正让党的好声音响彻乡间地头,真正使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入脑入心、温暖民心。(陈风军 阮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