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6时许,史小勇驾驶着电摩到新阳光批发市场,采购一天的食材。
今年48岁的史小勇是长武县枣园镇牛王村人,家中土地由哥嫂经管,2000年他和妻子来到咸阳从事快餐生意,至今22年。
作为市场的“常客”,没有过多的寒暄,西芹、莲菜、土豆……一会儿,三摩车厢内铺了一层菜品。微信转账后,他抓紧时间又前往“下一站”。
“每天采购虽然很累,但是能最大限度保证食材的新鲜度。”史小勇说。
随后,在秦都市场,史小勇采购完猪肉,满载着食材来到租赁的“厨房”。
30多平方米的操作间内,冰柜、案板、货架摆放整齐,室内收拾得挺干净。
卸下食材,妻子于秀琴洗菜、切菜、配菜,史小勇准备一次性饭盒,洗米、洗锅、倒油,二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10时许,操作间内便飘荡着阵阵菜肴的香味。
蒜薹肉丝、西芹花生、干煸莲菜、孜然土豆片……9个菜分别放入不锈钢桶,最后从蒸箱内端出米饭,一切准备停当装上三摩,他开始一天的快餐生意。
11时许,戴上口罩,驾驶着快餐车,史小勇准时准点来到汇通十字。
“快餐,快餐一份12元,欢迎品尝。”录音喇叭“广而告之”,吸引了不少顾客。揭开桶盖,拿起马勺,顾客扫微信的工夫,盒饭已经打包好。
“最近天气预报有雨,记得打伞哦!”“夏天过去了,早晚温差大,穿衣要注意。”一些小细节增加了与顾客的互动,拉近了与年轻客户之间的距离。
二十多年前,史小勇带着致富的梦想离乡外出务工,他没有选择建筑工地,而是在西安各大酒店帮厨,闲暇之余前往烹饪学校深造,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厨艺。
大城市虽然薪水不低,但是生活成本也高,3年下来没攒下多少钱,安家落户更是遥不可及。于是,史小勇和妻子一合计,与其打工,不如利用一技之长,自己干。
生意做遍,不如卖饭。
起初二人租赁了一辆餐车,在北安村村口,开始售卖快餐,顾客大都是居住在城中村的务工者。
位置挺好,人流量也不少,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除去房租等费用,所剩无几。随后,他和妻子想尽办法破解僵局,从米饭的口感,到盒饭的包装;从菜品的丰富程度到更新速度,从而确定改进方向。
在市场调研过程中,他发现大家喜欢量大、汁多的盖浇饭,用一次性塑料盒包装,针对此情况,他们进行了改进,生意渐渐好了起来,也有了固定客户群。
后来,由于北安村附近小饭馆越来越多,竞争压力大,他们将生意挪到了汇通十字。
“面对新的客源,也必须推出新的菜品。”史小勇说,食客们大都是周围的上班族,午休有时间慢慢品味午餐,所以他们用一次性餐盒包装,菜饭分离,并丰富了菜品。
他介绍,如今的年轻人更加注重身材,因此虽然每月更新菜品,还是以素菜为主,每日只有1个荤菜。
至14时许,不锈钢桶已经见底,忙活完一天的生意,史小勇准备回家。
22年的努力,史小勇实现了当初买房安家的“小目标”。
“2009年买了商品房,现在房贷都已经还完,儿女们也都在咸阳上学,对咱来说现在的日子已经很知足。”史小勇说,如果可能将来想在咸阳开个炒菜馆。
说到此,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